开春的雨淅淅沥沥,竹满堂的竹苗喝足了水,“噌噌”往上蹿。
结巴的孩子每天都去量身高,用竹片在苗上做记号,比给自己量还上心。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也跟着去,手里拿着竹制的小尺子,说:“这棵长得最快,比我上周高了两指。”
孩子点点头,突然说:“等……等它们长成大竹子,我……我编个竹制的轮椅,给……给你当礼物。”
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落了两颗星星。
入夏的午后,竹满堂的孩子们在院里编竹制的小扇子,扇面上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
结巴的孩子画了只竹鱼,尾巴翘得老高,旁边写着“竹满堂”三个字,歪歪扭扭的。
妹妹画了个大西瓜,用竹条当瓜藤,看着就解渴。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画了朵梅花,说:“等冬天开了,就像竹梅之交的样子。”
竹安妈看着这些扇子,笑着说:“比集市上买的花哨扇子强,带着咱自己的味儿。”
戴眼镜的先生来“竹韵角”参观,看见孩子们编的竹器,一个劲夸:“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活的,热乎的。”
他指着结巴的孩子编的歪竹鱼,对身边的校长说:“这鱼看着歪,却有股精气神,比那些精雕细琢的有灵气。”
孩子站在旁边,听见这话,脸有点红,却悄悄把腰杆挺得更直了。
校长笑着说:“等下次文化节,让孩子们去广场表演编竹器,准保受欢迎。”
文化节的广场上,竹满堂的孩子们搭了个竹制的小台子,现场编竹器给大家看。
结巴的孩子带着新学员视频连线,俩人隔空合作编了只大竹鱼,引来一片掌声。
新学员在视频里喊:“我……我下个月就回……回来,带……带竹制的轮船零件!”
孩子笑着点头,举着刚编好的鱼尾巴说:“我……我等着,咱……咱一起拼轮船。”
妹妹在旁边举着竹制的小喇叭,喊:“竹满堂的竹器,好看又结实,快来买呀!”
秋天摘柿子的时候,竹满堂的孩子们爬到竹制的梯子上,把红彤彤的柿子摘下来,放进竹篮里。
结巴的孩子爬得最高,手里拿着竹制的小钩子,勾住树枝往下拽,动作熟练得很。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在底下指挥:“左边那个红的,对,就是那个,看着就甜!”
有个柿子掉下来,“啪”地摔在竹篮里,没烂,滚了两圈。
孩子笑着说:“你看,竹……竹篮软和,比……比塑料筐会疼人。”
竹溪给孩子们买了批新竹刀,刀刃磨得亮亮的,却在手柄处缠了圈软竹丝,握着不硌手。
结巴的孩子拿着新刀试了试,劈篾又快又直,说:“比……比原来的好,不……不磨手。”
新学员回来那天,也带了把竹刀,是他自己做的,手柄上刻着只小火箭。
“给……给你,咱……咱用一样的刀。”他把刀递过来,眼里闪着光。
俩孩子拿着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都笑了,像两只快活的小竹雀。
冬天的雪下得厚,竹满堂的院里堆了个大雪人,戴着竹制的帽子,围着竹编的围巾,手里还举着只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