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口的炸酱面馆正热闹,仨人找了个小桌,刚坐下,就见邻桌有人举着个搪瓷缸喝酒,那缸子跟下午收的那个一模一样,就是更旧点。
“哎,您这缸子有年头了,”张伟笑着搭话,“哪来的?”
男人咧嘴一笑:“我爸的,当年在部队得的,说打越南那会儿就用它喝水。别看破,比啥保温杯都强。”
张伟突然觉得,这日子挺好。不用追啥惊天动地的宝藏,就守着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老物件,听着一段段家长里短的故事,比啥都踏实。
就像那怀表,就算没藏着金银,能引出粮行老板的故事,也算没白折腾。
铁雄正呼噜噜吃着面,突然抬头:“张哥,明儿个那老相机,能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不重要,”张伟夹了一筷子黄瓜,“重要的是,那相机里藏着多少老照片,多少故事。”
李老连连点头,嘴里的面条差点喷出来:“还是小张说得对!喝酒喝酒!”
窗外的路灯亮了,胡同里的脚步声、说话声混在一起,透着股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张伟看着眼前这俩活宝,突然觉得,这聚宝阁不光是卖老物件的,更像是个装故事的匣子。
只要这匣子还在,故事就永远讲不完。
第二天一早,那大爷果然拎着个牛皮箱子来了,箱子角都磨白了,上面贴着张泛黄的飞机票,印着“上海—北京”,看着有些年头。
“张老板,您瞅瞅这个,”大爷打开箱子,里面是台黑色相机,金属壳子亮得能照见人,镜头上还蒙着层皮套,“我爷爷当年在电影厂当摄影师,这玩意儿拍过不少大明星呢。”
张伟拿起来掂量掂量,相机沉甸甸的,机身上刻着“莱卡”字样,调焦轮转起来“咔嗒”响,透着股扎实劲儿。他掀开皮套,镜头玻璃锃亮,没一点划痕。
“大爷,您这是宝贝啊,”张伟笑着说,“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莱卡3,当时能买半套房,拍出来的照片现在都能当史料。”
大爷眼睛一亮:“真的?那……能值多少钱?”
“您要是想出手,我给您这个数,”张伟伸出五根手指头,“五万。”
铁雄在旁边偷偷拽他袖子——这价比市价高出不少。张伟没理他,接着说:“这里头要是有胶卷,说不定还能洗出老照片,那价值就更高了。”
大爷却摆摆手:“钱不钱的不重要,我就是想找个懂行的主儿,别让它在我手里糟践了。您要是不嫌弃,就留下吧,给多少都行。”
张伟心里一暖,从抽屉里数了五万块:“大爷,这钱您拿着,算是给相机找个好归宿。回头我要是洗出照片,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
大爷揣着钱,临走前还念叨:“我爷爷总说,好相机得拍好故事,您可别让它闲着。”
送走大爷,铁雄才嘟囔:“张哥,这相机顶多值三万,您又多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