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给他指了仿品的破绽,王先生才蔫了:“难怪我这几年请人看,总有人支支吾吾的。张老板,您能看出这仿品是谁做的不?我想找他说道说道。”
张伟指着爵底的一个小印记:“您看这个‘石’字,我见过类似的,前几年在古玩街见过个仿品铜镜,底款也是这个字,据说是个叫石老三的人做的,专仿高古玉和青铜器,手艺极高,一般人看不出来。”
“石老三?”周老眼睛一亮,“我知道这人,早就听说有这么个高手,就是没见过。他仿的东西虽然是假的,但工艺好,有些甚至比真的还精致,不少博物馆都想收藏他的仿品当标本。”
王先生叹了口气:“既然是仿品,那我就不捐了,留着自己警醒吧。不过还是得谢谢张老板,不然我可就闹大笑话了。”
送走王先生,周老拉着张伟:“小张,我有个想法,想在博物馆办个‘辨伪存真’展,把这些高仿品和真品放一起,让大家学学怎么鉴别。你要是有空,来给当个顾问呗?”
张伟笑着答应了:“能为博物馆出份力,我乐意。”
回到聚宝阁,铁雄正跟个老头讨价还价,老头手里拿着个紫砂壶,说是顾景舟的。
张伟凑过去一看,壶盖里刻着“景舟”二字,但用透视眼一扫,壶身内壁有个极小的“仿”字——又是个高仿。
“大爷,这壶看着不错,”张伟接过壶,“但您看这壶嘴,顾老做的壶嘴弧度特别讲究,这个稍微有点歪;还有这刻字,笔锋有点软,顾老的字刚劲有力。这是个仿品,不过仿得挺好,能值个千八百的。”
老头愣了愣,挠挠头:“你别说,前儿个有人给我五千,我还嫌少呢。行,就按你说的,八百卖你了。”
铁雄等老头走了,咋舌道:“张哥,您这眼睛真是神了,这都能看出来。”
张伟把紫砂壶擦干净,摆在柜台上:“古玩行就这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咱做买卖,不光要能看出真假,还得守住良心,不能拿着仿品当真的卖。”
正说着,周老打来电话,说“辨伪存真”展定在下个月,让他去博物馆商量展品的事。
张伟挂了电话,看着窗外,夕阳把古玩街染成了金色,不少店铺开始收摊,吆喝声、算盘声混在一起,透着股烟火气。
他笑了笑,锁好店门,往博物馆走去。
他知道,这辨伪存真的路,跟这古玩街似的,长着呢。但只要一步一步走踏实了,总能看出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辨伪存真”展开展那天,张伟特意穿上了那身中山装,提前半个钟头就到了博物馆。
周老正指挥着工作人员摆展品,见他来了,笑着招手:“小张,快来看看,这布局还行不?”
展厅分了三个区域,左边摆真品,右边放仿品,中间是对比说明牌。
张伟走到商代青铜爵的展台前,真品和上次那高仿品并排摆着,旁边的说明牌上列着七八处区别,连爵底的“石”字印记都拍了特写。
“周老,您这准备得够细致的。”张伟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