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无疑损失惨重。(2 / 2)

“贵使,江东素来敬仰丞相,更对许昌天子忠心耿耿。不知丞相为何兴兵讨伐?”

此言一出,众文臣险些尴尬得抖落鸡皮疙瘩——自诩忠臣?简直荒谬!

杨修嘴角微抽,暗叹诸葛瑾圆滑,却不忘此行使命,冷笑道:

“诸位如今才想起是汉臣?当年赤壁之战,丞相奉天讨逆,尔等为何不降,反负隅顽抗?”

诸葛瑾再度缓和道:

“贵使明鉴,当时我等受人蒙蔽,一时糊涂。”

众人此刻已然明悟。

从今往后,唯丞相与陛下之命是从!

杨修闻言冷笑道:

既有今日,当初何必执迷?

况且以在下看来,孙将军对丞相似乎颇有微词?

他不动声色地将矛头指向孙权。

孙权却是个中高手。

只见他悲戚道:

使者明鉴,在下已是将死之人。

连遗书都早已备好。

只盼丞相日后统领江东时,能善待百姓。

如此,纵使魂归九泉,亦无憾矣!

这般厚颜的说辞令杨修瞠目。

孙权分明比曹操年轻许多,

竟敢谎称自己命不久矣!

若杨修知晓后世之事,

便会明白这原是孙权的惯用伎俩。

史载孙权确曾以遗书诈降,

促成孙曹两家短暂和睦。

演义中更有孙权遗书退老瞒之说。

然而今日不同往昔。

杨修奉的是曹舒之命,

岂会被这等把戏所欺?

他阴测测笑道:

孙将军所言极是。

纵使你真有不测,也不该连累百姓。

不如这样——

丞相听闻令郎孙登天资过人,

江东恐难给予上乘教化。

不如送他去许昌,由经学博士亲自教导?

这分明是要扣押人质!

孙权险些按捺不住怒火。

但形势比人强,

他只得强忍愤懑,长叹一声。

我儿孙登,虽天资过人。

却自幼多病缠身。

若赴许昌,恐途中便有不测。

毕竟,水土难服啊!

孙权面露忧色,俨然一副慈父模样。

杨修岂会被这等说辞打动。

他故作糊涂道:

孙将军此言差矣。

莫非许昌的医者,还不及江东?

尽管放心将孙登交出。

我家丞相必当悉心照料,倾囊相授!

孙权一时语塞。

这杨修当真难缠至极。

恨不能将其下油锅,看看这副心肝是何物所铸!

见杨修紧咬孙登不放,孙权只得话锋一转:

本将愿献粮草军械,望陛下与丞相不计前嫌,接纳江东。

孙权甚是狡猾,故意不提具体数目。

杨修岂是易与之辈。

他故作随意道:

久闻江东乃鱼米之乡。

中原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孙将军何不献上十万大军十年之粮?

如此方能彰显忠心。

此言一出。

不仅孙权,就连张昭都青筋暴起,恨不能挥拳相向。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十万大军十年粮草,与明抢何异?

不,抢劫尚留余地。

这分明是要掘江东根基!

纵是再富庶之地,也难筹此数。

孙权和张昭暗自思忖:杨修屡提字,莫非另有所指?

十万大军...

是否暗藏玄机?

杨修可不管他们作何感想。

他只想从孙权身上多榨些油水。

敲竹杠这等事,杨修最是拿手。

紧接着。

他又要孙权交出部分江东战船。

孙权断然回绝。

开什么玩笑!

战船与水军乃江东根基!

这两样岂能轻易予人?

然而杨修实在难缠。

……

双方争执许久。

最终,孙权面如死灰,眼睁睁看着杨修为曹舒讨得诸多好处!

孙权无疑损失惨重。

望着杨修扬长而去的背影,江东众臣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

孙权更是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案几上!

殊不知——

他根本不知道,所谓的曹刘联盟压根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