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113章 《孩子:挑战》三大核心支撑点(2)

第113章 《孩子:挑战》三大核心支撑点(2)(1 / 2)

二、用“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来取代“惩罚与奖赏”的智慧

在传统育儿中,父母常用的手段是“惩罚”和“奖赏”:

孩子表现好,就给予物质奖励;

孩子表现不好,就进行批评、打骂等惩罚。

德雷克斯认为,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操控”手段,无法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反而会让孩子依赖外部评价,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

替代惩罚与奖赏的,是“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自我约束和责任担当。

自然后果:让孩子体验行为的直接结果。

自然后果,是指孩子的行为直接导致的、自然发生的结果,不需要父母干预。

比如,不吃饭会饿,不穿衣服会冷,不按时睡觉会犯困,忘记带作业会被老师批评。

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因为孩子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书中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小男孩总是忘记带午饭,每天都要妈妈送到学校。

妈妈多次提醒,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妈妈决定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不再给他送午饭。

那天中午,孩子饿了一顿,下午回家后,主动把第二天的午饭放进了书包。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忘记带午饭。

饥饿的滋味,比妈妈的无数次提醒都管用。

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时,父母需要做到“不干预、不指责、不怜悯”。

不要在孩子饿的时候偷偷给他送食物,不要指责他“我早就告诉你了,你就是不听”,也不要因为心疼而妥协。

只有让孩子完整地体验后果,才能真正吸取教训。

当然,自然后果的前提是“安全”。

如果孩子的行为会带来危险,比如触摸电源、闯红灯,父母不能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而是要及时制止,并向孩子解释原因。

逻辑后果:设定合理的规则与结果。

有些行为的自然后果不明显,或者无法让孩子直接体验,这时就需要父母设定“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是指与孩子的行为相关联、合理、尊重且预先告知的结果,它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比如,孩子故意打翻牛奶,自然后果是“没有牛奶喝了”,但逻辑后果可以是“你需要自己把打翻的牛奶清理干净”;

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自然后果是“作业完不成会被老师批评”,逻辑后果可以是“你今天需要减少30分钟的娱乐时间,用来完成作业”。

设定逻辑后果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合理、相关、尊重、预先告知。

1、合理:后果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不能过于严厉。比如,不能因为孩子打翻了一杯牛奶,就惩罚他一周不能看电视。

2、相关:后果要与孩子的行为相关联。比如,孩子破坏了玩具,后果应该是“一段时间内不能玩玩具”,而不是“不能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