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30章 《了凡四训》的精髓:改命先改过

第30章 《了凡四训》的精髓:改命先改过(2 / 2)

比“事上改”更高阶的是“理上改”,也就是从认知层面明白过错背后的道理。

理解了为什么某种行为是错的,改变才会更加持久。

袁了凡后来意识到,自己爱发脾气,根源是“心胸狭隘,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开始学习宽以待人的道理,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当他从认知上发生转变后,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不会像以前那样轻易发火了。

这个方法放到今天依然好用。

比如有人总爱拖延,通过“理上改”意识到,拖延其实是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才迟迟不行动。

当他明白这一点后,就会主动调整心态,把大目标拆分成小任务,一步步去完成,拖延的习惯也会慢慢改善;

还有人爱乱花钱,通过反思发现,自己花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想通过物质证明自己。

当他看透这一点后,就会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跟风买东西。

“理上改”就像给杂草除草时,不仅剪了叶子,还挖掉了一部分根,虽然不能彻底除根,但能让杂草长得慢一些、少一些。

最高效的是“心上改”,也就是从心念源头切断恶念。

这是改过的最高境界,相当于直接把杂草的根挖出来,让它再也长不出来。

袁了凡在云谷禅师的点拨下明白,所有的行为错误,根源都在心上。

比如爱发脾气,是因为心里有“嗔念”;

好洁成癖,是因为心里有“执念”;

不能容人,是因为心里有“偏见”。

他开始通过静坐、自省的方式,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旦发现恶念冒头,就立刻掐灭在萌芽状态。

有一次,袁了凡收到一封匿名信,信里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换做以前,他肯定会暴跳如雷,到处追查写信的人。

但那次,他刚升起愤怒的念头,就立刻意识到这是“嗔念”在作祟。

他静下心来反思:“或许我真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才会让人如此不满。”

随后,他不仅没有追查写信人,还主动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自己的不足。

从那以后,他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心胸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心上改”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很接地气。

比如有人总爱说八卦,通过“心上改”意识到,说八卦是因为自己内心空虚,想通过谈论别人来获得满足感。

当他开始关注自身成长,培养读书、运动等爱好后,就再也没心思说八卦了;

还有人总爱抱怨,通过自省发现,抱怨是因为自己心态消极,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

当他开始学会感恩、主动解决问题后,抱怨的习惯也自然消失了。

“心上改”的核心,就是找到坏毛病背后的心理需求,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去满足它,从根源上杜绝错误行为的发生。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道理我都懂,可怎么才能做到‘心上改’呢?”

其实袁了凡早就给我们指了路——日日自省。

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功过格”,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复盘当天的言行举止,做了好事就画一个红圈,有了恶念或犯了错误就画一个黑圈。

通过这种方式,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咱们普通人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不用搞得那么复杂,每天睡前花十分钟复盘。

今天有没有发脾气?

有没有说过伤人的话?

有没有拖延工作?

这些行为背后的念头是什么?

比如今天因为同事打断自己说话而生气,就要反思:“我生气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还是因为当时心情本身就不好?”

找到根源后,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改毛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袁了凡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彻底改掉自己的性格缺陷,咱们普通人自然也需要耐心和坚持。

可能今天刚下定决心不发脾气,明天就因为一点小事破功;

可能今天刚制定好学习计划,明天就忍不住刷了一天手机。

但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放弃,每次犯错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慢慢就能看到变化。

就像我身边一位朋友,以前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跟家人、同事经常闹矛盾。

后来他开始践行“改过三心”和“三层改过法”,从一开始的“事上改”——想发火时就去喝水冷静,到“理上改”——明白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再到“心上改”——意识到自己爱发脾气是因为控制欲太强。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现在变得温和又有耐心,家庭关系和职场人际关系都好了很多,工作也迎来了晋升。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里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改变命运的钥匙,其实就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就像我前两天看的刘嘉森写的《陪你走过高中三年》,就是逆袭考上北大中文系一样,命运是由自己去改变的!

那些看似根深蒂固的坏毛病,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性格缺陷,并非不可改变。

只要我们拿出“知耻、敬畏、勇敢”的决心,从行为、认知、心念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就一定能拔掉人生路上的“杂草”,让命运的土壤长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