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推动海上贸易发展的主张,如果实施下去,可以给朝廷带来直接的财税收入。
李晏将刘成玄的答卷放下,另外挑了一份新的看。
两个时辰后,方太傅将阅卷结果呈给琼皇。
第一名是方伯严,就是写“推动海上贸易发展”文章的人,也是方氏一族的子弟。
第二名是龚见全。
第三名是刘成玄。
龚见全能得第二名是李晏没想到的,不过这是十一位阅卷官员共同评定出来的结果,李晏不会质疑。
至于叶采成,排在第三十五名。
李晏故意问礼部尚书:
“孤没记错的话,叶采成是和方伯严一起上榜的唯二秀才科考生吧?
秀才科考策问,今日的殿试也考策问,方伯严位列第一、叶采成位列第三十五,只比参加殿试的两名考生成绩稍微好点。
这相差有点多。”
礼部尚书自是知道李晏为什么会这样问?他在心中哀嚎:
殿下,能不能放过我?
但对于李晏的问话,礼部尚书又不得不回答。
“回殿下,是差得有点多。
但是考试成绩也不是绝对稳定,特别是策问,与所出题目有关。”
李晏并没有因为礼部尚书和稀泥的回答放弃对叶采成的追究,她装模作样看了一下排名名单:
“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名考生报考的是明算科,考核的是数学专业类知识,怪不得策问成绩不佳。
第三十一到三十四四名考生报考的是明法科和明字科,侧重的是律法和书法专业类知识,怎么策问成绩还好过通过秀才科考试的叶采成了?
孤很好奇叶采成在参加秀才科考试时是怎么回答的?
尚书,不如将叶采成参加秀才科考试的答卷翻出来让大家查阅?”
礼部尚书腹诽李晏:
三天前,你不是已经看过叶采成的答卷了吗?现在倒装得一本正经!
但这话礼部尚书只敢内心说说,面上却看向琼皇:“陛下,这……”
琼皇知道李晏的用意,叶采成第三十五名的殿试成绩确实不好看,遂淡声道:
“既然皇太女有疑义,就将叶采成参加秀才科考试的答卷翻出来让大家查阅,以示公正。”
琼皇都发了话,礼部尚书再也推托不了,只好令人去礼部取叶采成的答卷。
礼部尚书心知肚明叶采成的答卷有猫腻,可是没有证据证明叶采成的答卷被替换,因此礼部尚书本着多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装不知情。
但现在李晏一定要追究,琼皇也支持李晏,他就不能再装糊涂了。
在场的官员听李晏步步紧逼叶采成,心中猜想起来:
莫不是叶采成的答卷也有猫腻?
今日殿试前,礼部尚书通报了此次科考刘成玄的答卷被人调换一事,当时大家都没太在意,只以为是刘成玄的答卷被人换了。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那样简单。
在场的官员中有一名吏部侍郎是叶氏一族之人,他想的比其他人更多。
礼部离皇宫不远,叶采成参加秀才科考试的答卷没等多久就取了来。
李晏翻看了一下,是三天前她看的那一份,遂没再多看,让方太傅他们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