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在导演部第二排落座,前方正中的位置暂时空置,那是留给尚未到场的上将部长的。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锁定在正面巨大的综合显示屏上。
屏幕上,红蓝双方的态势清晰地以不同颜色标识出来。
代表红方702团的红色图标,在完成铁路卸载后,正以惊人的效率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
先遣合成营的坦克和步战车已然发动,如同出鞘的利剑,呈扇形向前方突出,其锋线快速推进。
旨在为后续主力建立一个纵深达数十公里的警戒和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团属的其他合成单位也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高效啮合运转起来。
无人机如同蜂群般从隐蔽阵地升起,悄无声息地掠向远方;
电子侦察车天线飞转,捕捉着空间中每一丝不寻常的电波;
装备着先进观测设备的侦察分队,利用地形掩护,向前渗透。
多种侦察手段构成的立体侦察网络,迅速将触角延伸至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广阔区域。
最引人注目的是导演部侧方屏幕上同步滚动的数据链指令流。
那是702团合成指挥中心与各营、连乃至关键单车/单兵之间实时交互的信息,密集得让人眼花缭乱。
火力呼唤、目标分配、位置报告、后勤需求、电子频谱状态……
一条条简练而规范的指令和数据,如同奔流的血液,在702团这个新生的“合成躯体”内高速循环,驱动着它做出迅捷而协调的反应。
导演部大厅内,原本还带着些交流寒暄性质的窃窃私语,逐渐被一种专注和惊讶所取代。
来自各大军区、见多识广的高级军官们,目光紧紧盯着屏幕和数据,忍不住开始低声交换看法。
一位来自东南某军区的少将,指着屏幕上正高效展开的702团炮兵营和防空营,对身旁的同僚感叹:
“老李,你看这红方,转换速度太快了!从卸载到展开战斗队形,各兵种衔接几乎看不到停滞。
这指挥效率,这协同水平,不像个团,倒像个缩编了的精锐师!”
被他称为老李的是一位来自中原军区的资深大校,他扶了扶眼镜,盯着数据链指令流:
“不止是快,你看他们的信息流转!营一级直接呼叫团属炮兵和航空火力,侦察单元发现目标,信息几乎同步就到了火力单元和指挥中心。
这数据链融合程度,比我们那边搞了几年的试点还要深!
他们这个团长林东,指挥起来得心应手啊。”
旁边一位空军出身的观摩军官插话道:“他们的对空侦察和防空火力分配也很有章法。
低空有前沿步兵分队和自行高炮盯着,中空有防空导弹和雷达罩着,虽然装备不算最新,但这体系搭建得很扎实,留给航空兵突击的窗口期怕是不多。”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中将,来自军事科学院,转过身,看向坐在后排的叶修,语气带着探究的意味:
“叶修参谋长,如果我没记错,这个702团,是你们27集团军重型合成化改革的试点单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