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博士答辩(2 / 2)

这可是只能够在书本上看到的名字。

白发苍苍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摘下老花镜:\"叶修同志,你如何解释这套系统在702团的实战表现优于实验室数据30%?\"

投影仪切换到一段战场视频:装甲集群在强电磁环境下保持协同进攻,每个作战单元都像有机体的神经末梢般精准反应。

\"因为战士们的智慧。\"叶修调出许三多等士官的操作记录,\"他们改进了人机交互流程,把理论上的'最优解'变成了战场上的'必杀技'。\"

他翻开论文最后一章,那里记录着二十多项来自基层的改良建议:\"真正的技术创新,永远来自战壕与实验室的对话。\"

投票环节,七位评委全票通过。

当导师俞维杰将博士帽戴在叶修头上时,礼堂突然响起掌声——后排不知何时坐满了702团的军官们,王铁柱甚至把坦克兵的作训帽抛向了空中。

数日后,总政干部局走廊。

叶修与一位空军大校擦肩而过,对方胸前的技术4级徽章闪着金光。干部局长办公室的门开着,里面传出争论声:

\"29岁的技术5级?全军都没有先例!”

\"但他带出的信息化部队,打出了全军演习最高分!\"

叶修轻轻叩门,将一摞材料放在桌上:

1.国防科大博士学位证书

2.三枚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章

3.702团年度战斗力评估报告(信息化指标超标127%)

4.集团军党委特别推荐函

局长翻到论文扉页的专家评语栏,钱老亲笔题写的\"开创性成果\"四个字让他瞳孔微缩。

\"下周召开技术等级评定会。\"局长终于开口,\"你准备五分钟陈述,重点讲......\"

\"讲清楚这项技术能让一个装甲团打赢一个师。\"叶修平静地接话,\"事实上,702团上周刚在演习中做到了。\"

---

授衔仪式当天

军需仓库管理员翻遍库存,最后找出一对尘封多年的技术军官领章——

上次颁发还是三年前给某研究所的院士级专家。

镜前,叶修注视着新换上的领章:

\"看着别扭?\"王庆瑞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等你这套'人机协同'理论在全军推广,总政就该专门为你修改条例了。\"

窗外,改装后的99A坦克群正在列队。车长们的新头盔内置了叶修团队开发的战术终端,此刻屏幕上正跳动着同一行字:

当第一辆坦克驶过观礼台时,炮塔突然转向叶修,用射击校准仪打出一束激光——这是装甲兵独有的致敬方式。

光束在叶修胸前的技术徽章上折射出七彩光斑,宛如给钢铁注入了新的光谱。

**附:2000年我军技术军官晋升体系详解**

**1.技术等级与军衔对应表**

|技术等级|对应军衔|典型岗位|占比|

|----------|----------------|----

|1-3级|少将至上将|院所总师、战略科学家|<0.1%|

|4级|大校|军兵种研究院专家|0.3%|

|5级|上校\/中校|旅团级技术总监|1.2%|

|6级|中校\/少校|营团级技术骨干|7.5%|

|7-9级|少校至少尉|基层技术军官|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