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训股的办公室里,叶修面前堆满了待阅的文件。
窗外传来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与1年前他刚来702团时相比,这声音似乎混入了更多电子设备特有的高频蜂鸣。
他翻开最近一周的团务日志,一行加粗的标题跃入眼帘:《关于我团承接全军装甲信息化试点任务的情况报告》。
日期显示,这份文件是在他前往星洲的第二天签发的。
\"动作真快。\"叶修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他继续往下翻阅,发现团里已经接收了十二套新型车载信息系统,正在对最早列装的96式坦克进行改造。
\"报告!\"门口传来清脆的声音。作训参谋小李抱着一摞新文件走了进来,\"叶参谋,这是装备股刚送来的技术手册,团长说请您尽快熟悉。\"
叶修接过那摞足有十公分厚的资料,最上面一本封面上印着《装甲指挥信息系统(AcIS)技术规范》。
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数据接口标准让他这个信息出身的人都感到一阵眩晕。
\"现在团里什么情况?\"叶修合上手册问道。
小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可热闹了!三号车场那边停着六辆'科学怪人',炮塔上全是天线和黑盒子,远看像长满了瘤子。
各厂的工程师来了二十多个,咱们团各连抽调的骨干天天围着他们转。\"
叶修站起身:\"走,去看看。\"
三号车场比平时热闹许多。六辆96式坦克整齐排列,每辆周围都围着三五个人。
有的在炮塔上安装设备,有的蹲在车体旁布线,还有的聚在一起讨论图纸。
最引人注目的是3-2-6号车——它的炮塔外侧加挂了四个黑色方盒,顶部竖起三根不同频段的天线,原本的迷彩涂装被各种警示标识覆盖,活像一头披着电子铠甲的钢铁怪兽。
\"叶参谋!\"一个穿着油污工作服的中年人从坦克底下钻出来,向叶修招手。
叶修认出他是团装备股的王技师,在团里服役超过十五年,对每一辆坦克都如数家珍。
王技师擦了擦手上的机油,指着3-2-6号车说:\"您看看,这还叫坦克吗?整个一移动计算机房!炮长位置塞了个数据处理终端,车长要同时操作三个显示屏,装填手连转身的地方都没了。\"
叶修绕着坦克走了一圈,发现炮塔尾部的储物箱被改造成了设备舱,一根粗大的光纤电缆从舱内引出,连接着炮塔顶部的新型观瞄系统。
\"这是北理工设计的战场感知系统。\"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工程师走过来解释,\"能整合红外、激光测距和数字地图数据。
理论上可以让车组在完全不开舱的情况下掌握周围三公里内的态势。\"
\"理论上?\"叶修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
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有些尴尬:\"实际测试中系统过热严重,连续工作两小时就会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