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十年冤魂(1 / 2)

琉璃碟中的香灰在烛火下幽幽地泛着紫晕,像一枚凝固了十年光阴的鬼眼。

沈流苏没有睡。

她取来一套精巧的银制工具,其中七支银管细如发丝,正是父亲手札中记载的“气脉分引法”专用之器。

此法可将燃尽的香灰,依照燃烧时的不同阶段,将其微不可察的层次剥离,如同为一缕逝去的香魂重塑骨血。

她屏住呼吸,以针尖挑起粉末,动作轻柔得仿佛在碰触一件绝世珍宝。

银管在她的操控下,精准地吸附起不同层次的灰烬——初燃时香料迸发的前调残留、中段炽烈燃烧时的核心香韵沉淀,以及最后烬尾时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痕迹。

七支银管,七段记忆。

她闭上双目,将第一支银管凑近鼻端。

鼻翼微不可察地翕动,十年尘封的气息在她超凡的嗅觉中被唤醒、解析、重构。

檀芸香温润的底子,白玉陶土的清冷,还有……一丝极淡的,几乎被完全掩盖的苦桃仁气味。

这气味来自第三支银管,对应的是香料燃至中段后期的残留。

沈流苏猛然睁开双眼,一道寒光自眸底划过。

“青鸾蕊……”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彻骨的冰冷,“为了加速‘醉梦引’的迷魂效果,竟真的掺了这种东西。”

青鸾蕊,本身无毒,却能极大增强其他香料中麻痹神经的成分,并与燃烧不充分的炭火结合,产生一种令人在昏睡中慢性窒息的气体。

这不是一场意外的失火。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以香为凶器的谋杀。

次日天刚破晓,香政司后院的药灶便燃起了三炉温火。

青石板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三只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陶瓮。

“首使,都按您的吩咐备好了。”阿念躬身道,“这三只陶瓮,都是仿照当年东宫旧物,用同一批次的白玉陶土烧制,连炉壁厚度都分毫不差。”

沈流苏颔首,神情专注。她要做的,是一场跨越十年的对照实验。

她亲自将那枚“重现香”分成三份,投入瓮中。

“第一瓮,只燃此香,文火慢熏。”

阿念迅速记录。

火舌舔舐着陶瓮底部,香气袅袅升起,与昨夜密室中的味道别无二致,甜腻与腥锈交织,令人作呕。

一个时辰后,香尽灰冷,内壁干净,无任何异状。

“第二瓮,”沈流苏取出一小撮市面上最常见的檀芸香粉末混入,“模拟寻常熏香环境。”

香气变得柔和了些许,但那股诡异的底味依旧顽固。

待香灰冷却,阿念凑近一看,低呼道:“首使,有颜色!瓮壁上有一圈极淡的紫色光晕,和锁芯里那灰烬的反应一样!”

沈流苏的目光落在最后一瓮上,眼神锐利如刀:“第三瓮,加入万分之一的青鸾蕊碎末。”

当那微不可见的青鸾蕊粉末落入香中,原本只是甜腻与腥锈交织的气味,瞬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燥意。

火焰似乎也随之跳动了一下。

这一次,不等香料燃尽,陶瓮内壁上,那圈紫色的光晕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浮现、扩散,颜色比第二瓮深了数倍!

沈流苏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记下。此紫晕反应,唯有‘醉梦引’在白玉陶土的特定离子与温度催化下,才会产生。而青鸾蕊,则会将其催化速度提升一倍以上。这种反应,独一无二,伪造不了。”

证据链,正在一环扣一环地收紧。

“去兰台阁,调阅十年前东宫火案后所有当值宫人的卷宗。”沈流苏下令。

半个时辰后,阿念捧着一摞发黄的卷宗匆匆返回,脸色凝重:“首使,查到了。案发后半月内,东宫有三名负责熏香房的值夜太监相继暴毙,宗人府的记录上,死因都写着‘风痰之症’。”

“风痰?”沈流苏冷笑一声,从阿念手中接过卷宗,修长的手指一页页翻过,最终停在了一处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有一行用鼠须小楷写下的蝇头小字,若不细看,极易忽略:“验尸时,三人皆口鼻残留褐色污渍,当时负责熏香房的老匠张德以‘恐染邪祟’为由,拒不近前。”

“他们怕的不是邪祟,是那股永远不会散去的气味。”沈流苏的指尖在那行字上轻轻一点,“阿念,去查查这个张德。他若还活着,把他请来。若死了,找到他的家人,告诉他们,香政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庇护,我只要一句当年的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