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64章 烧完的柴,也能引路

第264章 烧完的柴,也能引路(2 / 2)

赵卫东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他颤抖着手,从水壶里倒出那神秘的乳白色水流,滴入了铁锅之中。

刹那间,整片乱坟岗,从每一座无名坟茔的土堆上,都升起了一缕淡淡的蓝雾。

雾气在空中汇聚,却没有飘散,而是凝聚成数十道弯腰俯身的身影。

他们看不清面容,但动作整齐划一,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鼓起腮帮,对着虚空中的某一点,用力地吹气。

那节奏,竟与他录下的那首童谣节拍,分毫不差。

他下意识地举起录音设备,想要记录下这震撼的一幕,却骇然发现,录音笔的指示灯疯狂闪烁,屏幕上显示着“无法识别的音频频率”。

这声音,这景象,唯有亲历者,才能听见,才能看见。

赵卫东沉默良久,缓缓摘下自己勘探队服上那枚代表着身份与荣誉的肩章,小心翼翼地把它埋进了铁锅旁的沙土里。

他低下头,对着这满山的无名碑,低声说了一句:“你们……才是炊事员。”

安宁管理总局内部,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对于“蓝焰事件”的失控,高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舆论已经无法完全压制,他们决定采取更主动的手段。

一支由精锐特勤组成的秘密小队,被派往各个事件爆发点,伪装成志愿者、记者、民俗爱好者,渗透进“半碗联盟”这类自发组织中。

代号“夜莺”的女特勤,成功潜入了南方的那个社区。

她以“返乡寻亲的年轻人”为身份,很快就获得了退休教师的信任,参与到“守温点”的值守工作中。

她的任务很简单:记录所有核心参与者的名单,评估其组织能力,为后续的“引导与管控”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连续三个晚上,当她守着那口热气腾绕的大锅时,她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里,总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漫天风雪里,用乌青的小手,费力地啃着一块石头般坚硬的冻馍。

每次她靠近,小女孩都会抬起头,用一双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睛看着她,清晰地问:“阿姨,你锅里的饭,能分我一口吗?”

第四天夜里,轮到她值守。

在交班前的最后一刻,她鬼使神差地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那份作为个人晚餐的精致便当,偷偷放进了守温点的保温箱里,并在盖子上附了一张小纸条。

纸条上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次日清晨,来接班的退休教师,惊奇地发现,那口大铁锅的锅盖内侧,凝结的水珠竟然没有散乱滴落,而是汇聚成了两个清晰的字迹——“醒了。”

林小树送完了三份特殊的订单,天色已近黎明。

他骑着车,穿行在即将苏醒的城市里。

当路过一片正在拆迁的废墟时,一阵微弱的、被风吹得支离破碎的哭声,钻入他的耳朵。

他停下车,循着声音找去。

在一堵断墙后面,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蜷缩在角落里,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空空如也的旧饭盒,肩膀一抽一抽的。

林小树走过去,蹲下身。

男孩警惕地抬起头,满是灰尘的小脸上挂着泪痕。

“饿了吗?”林小树问。男孩不说话,只是把饭盒抱得更紧了。

林小树从外卖保温箱里,拿出一个还带着余温的饭团,递过去:“叔叔请你吃。”

男孩固执地摇了摇头。

林小树没再坚持,他把饭团放在男孩脚边的一块砖头上,换了个方式说道:“那你帮叔叔看着这个饭,我车没停好,我去挪一下就回来。”

他说着站起身,故意放慢脚步,朝废墟外走去。

走出十几步,他装作不经意地回头一瞥。

月光下,那个小小的身影犹豫了片刻,终于伸出脏兮兮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个饭团。

他先是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然后试探着,咬下了一小口。

就是那一小口,男孩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颗大颗地砸落下来。

他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无声地流泪。

林小树没有回去戳破,他默默地跨上电动车,拧动电门,消失在晨曦前的黑暗里。

口袋里的手机,在此刻猛地一震。

屏幕上,一行全新的金色小字缓缓浮现:“新节点接入:信任已建立”。

林小树抬头,望向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

在那些无数紧闭的窗户中,他仿佛看到,又有几处不起眼的窗棂后,悄然透出了那种熟悉的、幽蓝色的火光。

它们在黑暗中摇曳,微弱,却执着。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因为常年骑车而布满老茧的手,又划开手机屏幕,点开了那个三百多人的外卖骑手群。

群里正因为一个抢单插件吵得不可开交,各种抱怨和谩骂刷了屏。

林小树看着那些熟悉的头像,沉默了许久。

这座城市太大了,饥饿的角落太多了,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像在寒夜里点燃一根火柴。

火柴的光,照不亮整片荒原。

但如果,有三百根,甚至更多的火柴,同时被点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