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过后的女子工艺学院,如同涅盘重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海外订单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学院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在西方市场打响了名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学院的规模不得不再次扩大。
这日,沈芷衣正在规划学院的扩建事宜,忽见小禄子兴冲冲地跑来:姑娘,好消息!皇上特旨,将西山脚下的五十亩官地赐给学院,用于扩建校舍!
沈芷衣接过圣旨,仔细阅读后,眼中露出欣喜之色。这片土地她早就看中,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最适合办学。只是因为是官地,一直未能得手。
陛下还特意交代,小禄子压低声音,说是感念姑娘这些年来为女子教育所做的贡献。
沈芷衣心中感动,但更多的是责任。学院规模扩大,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皇帝的特别关照下,新校区的建设很快启动。沈芷衣亲自参与设计,将新校区规划为教学区、工坊区、生活区和休闲区四个部分。
教学区要安静,工坊区要宽敞,生活区要舒适,休闲区要雅致。沈芷衣对工匠们提出要求,我们要建的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能让女子安心求学的地方。
最特别的是,沈芷衣还设计了一个大型的展示厅,专门陈列学员们的优秀作品。
我们要让世人看到女子的才华。沈芷衣对顾清漪说,让每个来参观的人都知道,女子不仅能相夫教子,更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
新校区建设期间,沈芷衣又开始筹划另一个重要项目:编写《女子工艺大典》。这部大典将收录女子在各类工艺领域的知识和技巧,成为女子工艺教育的权威着作。
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部大典?秀珠有些不解。
沈芷衣解释道:工艺技巧往往依靠口传心授,很容易失传。我们要把这些知识系统整理,让后人能够学习。
她召集各工坊的教习和优秀学员,组成编撰委员会。顾清漪担任主编,秀珠和其他几位资深教习担任副主编。
编撰工作十分繁重。每个工艺门类都要详细记录材料选择、工具使用、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准确性,编委会成员常常要反复试验,直到找到最佳方案。
这个染料的配方还需要调整。顾清漪指着一段文字说,温度控制不够精确。
负责染织章节的教习立即组织学员进行试验,记录下不同温度下的染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