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温冷哼道。
“其说卫将军若是看了这封信,还不愿相见的话,那他便再无话可说。”
下人收了陈琳的好处,见状不由连忙低下头拿出一封信封说道。
“拿来看看。”
卫温心中好奇,微微颔首道。
“是。”
信封内容:“某之仇,乃私怨,主公之业,系大义。岂敢以私意而废公,以匹夫之怒乱军国大计?
亡妻之痛,刻骨铭心,但河东百姓何罪?愿以私仇为轻,全主公安民之策,此乃大义所在。——关羽亲笔。”
“这……素闻关云长之忠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去将陈琳带来。”
卫温面色动容,随即说道。
“是。”
很快,陈琳便受到了卫温的召见。
“此信内容当真如此?”
“此乃云长与主公之回信,若有半句假话,吾愿受油锅之刑,不得好死。”
陈琳见状,顿时发誓道。
“非吾不懂大义,但即便如此,吾又怎知其会不会事后反悔,为难我卫家?”
卫温心中虽有意,但却仍有顾忌,不由皱眉道。
“昔年窦融献河西归光武,不仅保家族累世荣宠,更得辅汉安边之名,青史留芳。
公孙弘白衣归汉,以才学获武帝重用终成一代名相,宗族亦随之显贵。
此二人皆以明智抉择,既全自身,又建功名,为后世称颂。
主公胸怀大志,素以仁厚待贤着称,从不苛待归降之人,自不会作出让天下人耻笑之事。
汝若能开城归顺,主公必以礼相待,则卫氏祖业可保,宗族富贵无损。
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时势者得保全。
若仍执迷不悟,待箭石临城,大势去时,再想回头可就悔之晚矣!
还望将军三思,以百年宗族、万千生民为重,莫因一时意气,断了万全之路。”
陈琳见状顿时明白其心中所想,不由以史为例,加以劝说道。
历史上的陈琳作为笔伐曹操的文臣。
在这种占据大义,又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劝说卫家,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卫温虽然再次动摇,心中却是仍有顾忌。
就在这时,下属却是快速来报。
“报!城中突然射来百封信件,军中诸将议论纷纷,说……说卫家为私仇,欲不顾河东百姓之安定,乃……。”
“乃什么?”
“乃小人也,不及关云长万一。”
卫温闻言顿时一怒,接过下属递过来信件,与手中对照,果然一模一样。
“哼,中丘侯当真是好算计,我卫家输的不冤。”
刘晁此举不仅能乱他军心,还能坏他卫家名声,得河东民心,可谓一举三得。
他若再不同意,那就是要将卫家带入深渊了。
“呵呵,主公只是将此事广而告之军中诸将和百姓罢了,并非故意以大义相压。”
陈琳见状顿时便知道稳了,笑道。
这功劳,对他来说,和白捡的一样。
“他若能保证不与我卫家为难,本将亦愿为了河东百姓安危以及卫家免受战乱,打开城门,助其一统河东。”
卫温并没有和陈琳继续扯皮,这话谁信谁傻子。
为今之计,他已不得不降。
“这是自然。”
“唉,传令下去,为了河东百姓免受战乱,我卫家愿意与并州牧冰释前嫌,助其一统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