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咸阳宫中
扶苏向来温文儒雅,见到这种言论都脸冒愠色:“照着这般言论,我等掠夺其民众财富,他们是不是也不该讨还?”
毕竟我等也是凭本事得来的,尔等凭什么说我之罪名?
何罪之有也?
“带英国,当真是一点颜面都不要了!”
“如此国家,怎配称文明!”
群臣个个听得义愤填膺,愤而出声:“哈!真按这带英的道理来,那天下才乱了样了!”
“彼乱世之道也!”
“我等大国若是按照这等强盗理论,待将刀斧横架彼身,他们岂不是要对我等予求予取?”
“对!我等大国之力,压其身也,照带英国之理,难道不该量带英之物力,讨我诸夏之欢心?”
淳于越是始皇帝钦点的博士,虽身出儒家却博览百家经典,此时看到带英不要脸的话,也连连摇头:
“曾经,武王定国以诸侯征四蛮之境,周公定礼教化天下,盖是因蛮夷不通礼仪,粗鄙愚昧也!”
“如今看来,那带英或自诩为文明之国,但也是周公眼中的不通礼仪的国度!”
“有待教化啊!”
难得听到淳于越没有唱反调了。
众人也是听得博士高言,纷纷颔首认同。
冯去疾捻着胡须,若有所思道:“我倒是好奇这带英国怎么能从我诸夏掠夺财富的。”
“后世已经衰落到了这等程度了吗?”
......
开元年间
李隆基也被这等理论气得心塞,开元群臣也跟着纷纷加入了战团里。
“诸位,何急也?”张九龄微微一笑,出声安抚众人后笑着道:
“我曾读贞观年间,玄奘法师所着作的《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言道:西方之国,不通礼仪,惟财重贿,当时只觉稀奇,如今有天幕观之,方觉说得一点都没错!”
李隆基好奇:“在我唐之时,这群国家和他们的百姓,就是这种德行了吗?”
“哼!”
“当真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后,这群人还是不通人性,没有丁点儿长进!”
张九龄对自家陛下的话点了点头,随后舔了舔嘴唇,露出了一个不符合他以往形象的表情,冷声道:
“我诸夏自古以来,爱好文明礼仪,素喜征伐不义之国也!”
大明宫中一时陷入了沉默中,众人这时候才恍然明白刚才右相大人所说不必着急是什么意思了。
难怪你能当大官,这脑回路,绝了!
“右相,高啊!”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岂不妙哉?
李隆基听得大悦,露出了天幕盘点开元以来最高兴的神采。
他面上挂着笑意,捻着须不禁又有一叹:
天幕说了带英国几次了,也没讲那带英究竟处在何地?
可惜可惜!要是玄奘法师还活着就好了,让他跑一趟。
收起思绪后,李隆基冷笑了一声道:
“那带英国,最好祈祷别让朕知道彼祖宗身在何处!”
“否则,定要尔尝尝我大唐宝剑锋利否!”
说罢,便将注意力再次放在了天幕上。
「一千多年前,颜真卿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就连他最后之死,都带着悲剧色彩。
恐怕颜真卿自己也不曾想过,他人所遭受的待遇,竟然在自己的作品上又重现了。」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的自然是无可争议的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不过听说李世民在位时,寻求琅琊王氏要了这部作品,因为二凤颇喜书法一道,因此爱不释手,最后带到了昭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