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祭侄文稿(2 / 2)

不知过了多久,哭声渐歇。

颜真卿猛地抬起头,脸上泪痕未干,眼眶红润,眼神却燃起一种决绝的火焰:

“泉明,为我研磨。”

他大步走到案前,屏息凝神,奋力落笔:

“维乾元元年......”

笔尖猛地顿住,一滴墨迹污了纸张,如同他心头无法擦去的血污。

他烦躁地将纸揉成一团,狠狠掷出。

再铺一纸,泪水却又模糊了视线,字迹潦草不堪。他悲叹一声,再次将纸团丢弃。

这位书法大家,此刻或拧眉蹙额,或捶胸顿足,或拍案长叹。平日驾驭自如的笔墨,此刻竟写不出一句完整的祭文!

就在这时,天幕旁白响起,伴随着《祭侄文稿》的真迹影像缓缓浮现。

......

「后世皆知,颜真卿,唐代名臣,书法家,其书法独成一体,楷书天下第一,创‘颜体’,笔力雄浑,结构庄严。

然而,他流芳千古的天下第一楷书,却写就了这‘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就是这篇“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祭侄文稿》,充满了涂抹和潦迹,却是颜真卿用直抒胸臆的悲愤之情写就的,再去看哪些涂抹污迹:

这满纸涂改,一片狼藉,哪里还是书法?这分明是血,是泪,是一个时代巨痛下,灵魂最赤裸的哭喊!」

「可以说《祭侄文稿》一书,见证了颜真卿书法之道的大成,见证了颜氏满门的忠烈,见证了颜清臣一生的宁折不弯。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点评唐代文治成就,这样赞叹:“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在《中国通史》中,是这样夸赞颜真卿的:“所谓初唐四大家不过是二王书法的继承者,盛唐时的颜真卿,才是唐代新书体的开创人。”“他的气节与一生经历,更平添了颜体的浓墨色彩!”」

《刺客信条:王朝》祭侄文稿

贞观朝堂上,君臣默然不语。

李世民眼神示意孙药王递上一颗药王,含在舌尖上,任由苦涩溢出,随后静静的观摩天幕上那副泣血的祭文。

在这甘露殿里端坐着的人,哪一个拎出来不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自有一方成就?

不说着书立说的虞世南,便是公务繁忙的二位相公身上也兼着两晋南北朝国史的编纂。

就连那高台上贞观上将,都工于二王书法,将兴趣爱好化为了专业,上善飞白体的名声在天下都是响当当的。

就是这般饱经诗书的人们,越是看下去,眼眶越是被泪水冲没了阻拦,低低的抽泣声此起彼伏的在大殿里响起。

杜如晦心底很不好受,抿了抿唇,哀叹道:“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用侄子颜季明的头颅写就的啊!”

善于书法的李世民自然一眼就看出了后人所言非虚,对这《祭侄文稿》多有慨然,悲色道:

“颜家的祭文嘛......”

脑海里浮现起天幕上长安沦陷时,废墟中隐隐约约有商女做琵琶哀鸣,仿佛就是在为盛唐作悲歌一般。

饶是此,李世民叹道:

“此文,也可做盛唐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