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飞打开评论区后,密密麻麻的“根据野史记载”直接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
细细读完之后,古人们默默的扣出了一个问号。
六百六十六,你这是野史吗?
我看你这个野史是河南人写的吧?
“好新奇的野史,但是看着像在为他的家乡招幌。”
“丸子汤,猪脚饭,羊杂碎,八宝粥也来了?......好吃吗?”
也有的先辈们,还沉浸在刚刚的电影故事里,久久难以回神。
“李善德好不容易做成的事儿,最后被皇帝一句是右相办的,就这么给抢了啊!”
“这说明了什么?”
【“李善德若是做成了,以后就成了标准,老板也清楚这事儿好像没那么难,其他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就是工作变难了,而薪资还在踏步。
他若是没做成,大不了倒霉的就他一个,老板也知道了任务有多难。
这就是卷生卷死的环境,你不干有得是人干,你不干别人怎么能干?”】
【“唐代时,硝石制冰的技术就已经很成熟,可以让驿站提前准备好冰块,再换马的时候把冰块也换。其次也可以让一队人马带上制冰工具边加急送,边制冰补冰块。”
追评:“云!硝石制冰技术的成熟是在唐晚期,李隆基是唐中期!”
“古代荔枝保鲜方法很多,比如盆景式移栽、竹筒泥封、荔枝整枝插在芭蕉叶上,等等,都能经得起长途运输,所以宋代人还笑话唐朝只会用蛮力快马加鞭这一个笨办法。”
追评:“宋代科技的跳跃式发展,也是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追评1:“我就知道宋朝因为铁锅的普及,炒菜开始流行,我们现在很多还在吃的炒菜品类就是当时发明的......”】
大宋朝的先辈们胸膛悠然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唐人还是太笨了,不知道用先进的技术来攻克难关。
光想着怎么花钱怎么费人了,还得是我们宋人脑子聪明又灵活!
你看我家的皇上就不需要开通荔枝道,也能吃到鲜荔枝。
此时
被流放岭南的某人看着电影悠哉道:
“我不知道啊!荔枝还需要运吗?”
“怪不得杨贵妃爱吃荔枝,还是鲜荔枝!”某人一颗接着一颗,不停的往自己嘴里塞着。
一边看着天幕,还模仿着电影里的台词:
“这鲜荔枝,香得嘞!”
“毕竟老夫来了以后也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天幕下,有的人还在反思,有的人则是单纯的被“荔枝”这种水果给安利了。
自古以来,有名气的人就是最好的带货人。
就像苏轼这位顶流不知带火了多少产品了。
那荔枝,今天可是皇帝和贵妃亲自带货,那么高地位的人吃的水果,到底是啥滋味呢?
官场里的人们在沉思,在哭笑。
普通人就是单纯的被带货了。
《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最终还是在各朝时空引起了无数的反思和轰动,许多人都对这种新奇的文艺方式感到有意思。
电影是个好东西,爱看,多放!
明清时期的那些剧作家们在思考,如果我们也做一部电影呢?
我看这天幕视频就很像皮影戏嘛!
各时空的观众们还在想着抢购荔枝时,天幕原本黯淡的画面上陡然传出一道声音:
“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