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死罪!”
长孙无忌光速滑跪,直接跪下低头认错。
这件事其实不大,毕竟是未来发生的。
但这件事又很大。
李世民也很无奈,他是真怕了大舅哥待会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拿他蜀绣袍子擦。
这次连下都懒得下了,直接在台上作势虚扶:“辅机快起身吧,彼时大唐什么模样不是只看天幕一言两语就能清楚的。”
“若是天幕提一句,你们一个个都跟着跪首请罪,朕这天幕还看不看了?!”
“快起!快起!”
被李世民敷衍完了,长孙无忌才起身。
“陛下还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您圣谋天下,日理万机,臣恨不得为您挡下所有的病魔苦痛,惟念陛下龙体贵安无恙!”
“嗯嗯,好......”
李二不耐烦的敷衍。
「李世民临终前,他紧急召见太子李治及核心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至含风殿病榻前,进行最后的政治安排。」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悲壮的一幕:」
太宗紧握长孙无忌之手,将太子李治托付给他。
上疾笃,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太宗对褚遂良道:“辅机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多亏他的帮助。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长孙无忌,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
言毕,遂让褚遂良草拟遗诏。
这不仅是对身后权力平稳交接的精心布局,更是君臣深厚情谊的最后绝响。
「李世民起于烽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扫平四方,坐拥天下后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开创治世。」
「他既是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天可汗”,也是深陷父子伦常之痛的凡人父亲。」
「既有虚怀纳谏的理性光辉,也有晚年惑于方术的昏聩时刻。正是这种伟大与平凡的相互交织,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千古一帝。」
他虽有过杀害兄弟的举动,却换来了天下的太平,他晚年虽有糊涂之举,却留下了让后世沿用千年的制度。
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懂“民可载舟,亦能覆舟”的朴素道理。
长安的哭声早已散去,但他留下的东西一直都在。
百姓记得“贞观”是能吃饱饭的年月,官员记得“纳谏”是做事的本分,边疆的族群记得“天可汗”是不分你我的包容,世界的人民记得遥远的东方有着比天国都繁华的帝国。
昭昭有唐三百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朴素的诸夏百姓们,会永远记得曾经有一位带他们住上屋、吃上饭、官清廉的皇帝。
这就是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的故事。
......
南郡的公安县公事堂里
“一切古代史皆为当代史啊!”
刘备摇了摇头,轻笑道:“后世人歌颂李世民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幻想自己也有这样的君上呢?”
正如刘备难以释怀,小剧场里兴汉的愿望一样。
百姓所求一直都很简单,但从未有人真正低头去看他们一眼。
哪怕是他刘玄德,自问也没有真正做到视百姓如父子。
唐朝的长安城,百姓的哭声做不了假,后世万年的史书碑铭的传颂也做不了假。
“大哥,你和那李世民也就差个一统诸夏,再兴炎汉了。”张飞咂了咂嘴,给了兄长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爱民,你也爱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