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了汉朝人有挂,还死犟不投降!
之前他在河西都看不到天幕,直到投降了汉朝后才能看见。
后来他发现了,就算出使到长安的匈奴人也看不见天幕。
这玩意只能汉朝人看得见,匈奴人只有归顺之后才能看见天幕。
说白了,还带防窥屏功能的外挂,匈奴人怎么玩得过汉朝人啊!
如今的金日磾成为了武帝的近侍内录官,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刘彻的肯定。
刘彻不止一次的赞叹他:“不愧是未来的朕留给太子的辅政大臣啊!”
天幕的曝光,刘彻的认可注定了他未来在汉朝仕途的一片光明。
甚至是,现在都有一些豪族上门给他提亲了。
金日磾:老乡们,再过几年,我也要去封狼居胥了。
......
北宋初年
赵匡胤已经习惯了看见大宋人物登场就先揍赵二一顿了。
别管登场的是谁,揍弟三拳准没错!
天幕画面曾经轮换着出现了很多意难平的大宋人物.......
一个个本该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芒的人杰,却陨在了大宋的有意抑制下。
看得多了,心里的期待阈值也就低了。
尤其是那一个个刺眼的词语:北人......
赵大看见南宋朝廷里的辛弃疾形象,是真的想骂人了!
朱仙镇撤兵,让淮河以北汉人对宋朝廷大失民心!
沦陷区人杰主动投靠,居然又视为“北人”、“降人”!
赵大是真想扒开后世大宋君臣的脑子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装满大粪。
种种行举,不但失民心,更失臣心。
“唉!”
如今的赵大颇有一番面对后世宋朝历史时,一股躺平摆烂的感觉:
“俺只希望,辛弃疾别太意难平了。”
「文人相轻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然而同时代的文人们却对辛弃疾抱以极大的认可。」
一代儒教大宗师,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称赞辛弃疾是:“一帅才”、“无一人敢道他”。
宋朝着名爱国诗人,在爱国诗这一方面能和唐朝杜甫比肩的陆游,亦是赞不绝口:“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管仲萧何何等人物?
兴国兴邦之材!
自古以来,把人夸赞成管萧都是极大的赞誉。
同时代的人们评价辛弃疾很多,有但不限于:
“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命世大才,济时远略。”
“天下英豪,辛稼轩!”
“公之才,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古之君子,无外乎辛稼轩也!”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文人相轻这个情况在辛弃疾的身上并不适用。
当一个男人夸另一个男人很帅的时候,可能是奉承。
当一群男人夸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他是真的深入人心了。
就如同只因一样。
————
———
——
(补充了设定,谁能看见天幕。书友们的反馈也看了,大家都不喜欢天幕直接插手的内容,后面还会暂时保持工具人设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