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争当皇帝(1 / 2)

朱允炆听到这话吓得嚎啕大哭,想要继续卖人设:“皇爷爷,允炆自幼长在您的身边,允炆的为人您是最了解的啊!”

“允炆曾给您说过,如果允炆登基,会用仁义和礼法去对待叔叔们!”

朱元璋依旧纹丝不动,只有手指在有节奏的扣敲着桌面。

「奉天靖难为什么是朱棣一生的坎儿#靖难之役#永乐大帝的独白」

“难道看够了圣人书就不会造反了吗?”朱高煦懒洋洋的躺在软榻上。

“呵呵呵,笑话!”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想到齐景公那当官,可人家有晏婴啊。”

“后来又想到楚王那当官,却有人说他坏话,一生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

“再说孟夫子...”

朱高煦走到椅子前倚下,咧嘴一笑,“永乐大典里包括经史子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教会了人什么道理吗?”

蓝袍的官员回答道:“包罗万象。”

朱高煦嗤笑一声,不屑道:“所以说你是腐儒啊!”

春秋时期

被点到名字的孔夫子脸上略有尴尬,他确实是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啊。

“孟夫子这是我儒家的后辈吗?”孔子说道: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如此般的道理,可怜夫子我竟然不能悟出,受教了啊!”

孔子站起身来,正如他常言的达者为师,而孟夫子的话就让他感到了其人的才华,于是他便向着天幕的方向虚空行礼。

秦朝

嬴政看得意满离了,这后世的王爷没想到居然不是一个庸才,说的这般有道理。

圣人辈出的年代,为何诸子百家的圣人不去投靠周天子呢?

你们不是要辅佐君王实现理想,治世开太平吗?

周天子可是活得好好的,也没见诸子百家有人去主动投靠。

嬴政冷哼一声,“虚伪。”

唐朝,韩愈被朱高煦的一番话说的一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存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狐疑的看着二儿子,你小子整天在我面前装疯卖傻的,没想到还心藏宇宙之机啊。

朱高煦被老头子看得发毛。

“汉王爷,你说说,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啊?”朱棣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汉王爷:......

不敢说,真的不敢说。

我怕说了之后,今天出不了这个门了。

朱高煦心底怨念,这天幕能不能闭嘴啊,别提我的事儿了行吗,老三是个傻孩子,你提他啊,人家挨打又不记仇。

天幕上,青年于谦登时急了,他凑上前去,要听一下汉王朱高煦,这个大明盛传的粗人有什么高见。

“这个问题我六岁时,我爹问我,我便知道。”

“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如烟海,说的只有四个字。”

“争当皇帝!”

汉朝

“妙哉!妙哉!”

刘邦抚掌大笑,他越琢磨越觉得朱高煦这一番话浅显而又直白,直截了当的讲清楚了天下的大道理。

“当浮一大白啊!”

刘邦端起酒瓶又给自己满上。

永乐年间

朱高煦摸着后脑勺,冲着老爷子嘿嘿傻笑。

朱棣还他一笑,朱高煦继续跟着笑。

“笑!还笑!”

“没想到咱家的汉王爷有这种能力啊,你说说,你爹之前怎么就没发现你这本事呢?”

“你这话,可是让你爹听了都受益匪浅啊。”

“那可不,也不看看...”朱高煦得意的笑道。

太带派了老铁!

这话居然是我说的?

不管了,反正就是我说的。

朱高煦骄傲的劲全展现在了脸上,站起来的模样就像斗胜的大公鸡昂首挺胸的,随即就看到了老爷子坐在上面,敲这个二郎腿,依旧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他。

“咚!”

朱高煦滑跪,“爹,都是您教的好!”

“儿子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朱棣眉头一挑,“你最好学了该学的。”

清朝

康熙狐疑的看了一眼张廷玉,朱高煦这话他好像不记得有记载啊。

“衡臣啊!你是上书房最有文化的人了,朱高煦这话你可曾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