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是靖难之役吗?”
龙驭多年的朱棣再次提起这段过往,整个人的气势猛然一颓。
他不由得一声哀叹。
“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啊。”
“我真希望,能当面弥补。”
他对朱瞻基说道:“爷爷不能停啊,这仗是打不完的。”
“北方是大明的头等大患,这一仗能为后世子孙打出来至少五十年的太平。”
“该打的仗就在我这一代打完吧,让大明后世承享太平。”
背景的音乐声逐渐提高,悲伤遗憾的《牵丝戏》纯音乐将氛围再次烘托,冥冥之中似有着吟唱:
“灯火葳蕤......”
天幕又切换画面,朱棣一个人静静的跪在太祖画像前。
“爹啊,儿子不忠不孝啊。”
“儿子是史书上的贼啊!”
朱棣朝着朱元璋的画像对着地面猛磕头。
“我到底怎么做,才能抹除靖难的罪孽啊!”
朱棣的背影被逐渐拉远虚化,他的心声再次响起:
「永乐一生,犯过大错,也立过大功。」
「几十年战战兢兢,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有人骂他“窃国贼”」
「有人骂他“穷兵黩武,花钱如流水,从不爱惜国力民生...”」朱棣的声音逐渐拔高,高潮的音乐声响起。
「后人不知道我宵衣旰食,在战场上爬冰卧雪!」
画面再次浮现出来,老迈的朱棣精神矍铄,丝毫没有弥留的衰败气象。
“撤退的时候,我连杀两阵。”
“马哈木,像条老狗一样,夹着尾巴逃了。”
“我死事小,误国事大。”
“大明国运正隆,如人方到少年。羽翼伸展,横绝4万里,不能因我挫败有丝毫影响。”
“马上天子死社稷,理所应当。”
「朱棣,有情有义的硬汉。」
「唯一的“过”被别有用心之人无限的放大,但仍改变不了他是历史上罕有的极优秀皇帝。」
【“朱棣是唯一一个步子迈的大且不会扯着蛋的人。”
追评:“杨广:你直接点我名得了。”
“我也喜欢朱棣,能骑马打天下的皇帝着实不多,而且能做到如此功绩的皇帝也不多,除了李世民就是朱棣了。
很多人都抓着朱棣的过失来批评他,但殊不知他以皇帝身份做到了古代将军的最高荣耀封狼居胥啊!
如果说朱元璋给明朝打下了结实的基础,那么朱棣就是给明朝开疆扩土做出最大贡献的皇帝。”
“李世民:风里雨里,我在玄武门等你。
朱棣:风里雨里,我在顺天府等你。”
“朱元璋偶像是李世民,朱棣偶像也是李世民,但朱棣做到了朱元璋无法模仿偶像的一点\/狗头滑稽.ej。”
“奉天靖难,朱棣用了一生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但我认为他根本就没有错。朱允炆一个开历史倒车的昏君凭什么和朱棣比较?”
“开创了大明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人,岂能不让人尊敬!”】
天幕下的观众们,被朱棣这段真情流露的戏感动。
尤其对于百姓来说,皇帝这种至尊本就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可朱棣让他们感到了皇帝也是人,他也有感情。
永乐年间的百姓们,哭的落花流水,真诚的呼道:“永乐爷,您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成吉思汗望着自己强大的铁骑军团,不屑一笑:“就以南方孱弱的汉人,也妄想踏平我草原诸部?”
唐朝
同样是没有继承权,只要自己创造继承条件的李世民,是所有先辈里最受朱棣戏份打动的人。
感同身受的他和永乐帝一样,一辈子都好像是在赎自己的罪,为天下人证明,他这个皇帝不差,只会更好。
平定草原十八部是起点,天可汗同样是起点,他李世民胸怀壮志,要向世人和后人证明,谁才是大唐最好的皇帝。
这个位置必须是李世民来坐才行!
李二轻轻低语:“人的一生犯过的错,真的不能在史书上洗掉吗?”
永乐皇帝啊,你的一生我看了,封狼居胥,治国安民,是条汉子啊,朕很钦佩。
哪有什么榜样的力量,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
你这皇帝当的不错,朕认可了,你想得到的正名,朕会在大唐为你做到!
永乐年间
朱瞻基心中一松,他就怕后人拿着老爷子的错一直揪着不放。
“爷爷,您看到了吧?”
“您的努力,后世人都看在眼里。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远迈汉唐就是对您最好的评价!”
朱棣看着天幕,心中的情绪不断起伏,尤其是后人虽然纷杂的言论,但都心向着他这位大帝能够多宽解一下自己。
可他自己很明白,自己的这块心病从来不是怕青史唾弃。
他的偶像是李世民,但他不会像李世民一样,鬼鬼祟祟的有想法,想要去修改历史。
他读过很多的书,走过很长的路。
可人生恍如白驹过隙,人这辈子走得再远,还是要回到故乡的黄土里。
应天府的钟山上,埋葬着他的爹娘,他的大哥,也埋葬了年少的燕王和死去的思念。
他是多想得到一句,爹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