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后世人(1 / 2)

汉朝元光年间。

“匈奴人欺压了我汉朝几十年,这口气朕实在是忍不下去!”

检阅完即将出征的汉朝军队后,汉武帝刘彻又将自己的小舅子卫青拉到身边,义愤填膺的说道。

“陛下放心,我汉朝的马不比匈奴人的差,我汉朝人的血性如何赢不了匈奴人!”

卫青看着姐夫刘彻郑重地道。

“说的好!”刘彻眼含赞赏之意,说道:“这次出征,朕力排众议,让你独领一路军士,你争点气,不止为大汉,为朕,也为你姐姐。”

闻言卫青心中一暖,想起陛下对他的厚望,又想到临别前两眼汪汪的姐姐。

“陛下放心,臣纵然是身死,也绝不会让匈奴人的马踏过长城半步。”

刘彻顿时脸色一黑。

这憨小子,说什么胡话呢!

你是我小舅子,你真出了啥事,那才是大汉的大事啊!

刘彻亲政之后,励精图治了几年,就迫不及待想要清点府库与草原人干仗了。

高祖皇帝的时候,你欺负我国家初统,天下疲敝,还侮辱了高后,行,我忍!

太宗皇帝时,你又为了打压我朝国运,连连犯境,年年南下打秋风,行,我也忍!

景皇帝的时候为了韬光养晦,积蓄国力也忍了!

但现在,老子姓刘名彻,从小就不是能忍的主子,你还打我汉关,我忍不了!

九世之仇犹可报也!

大汉累国八十余年的国仇家恨,多少边境卒民家破人亡,多少将士妻儿含泪盼归。

士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雄心勃勃的刘彻很快就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他发现:

大汉开国多年以来,常奉守成之策,以逸待劳的打法。

既要减少冲突和伤亡,避免开战。

最重要的还是顾及国力恢复,想要民生太平,一直以来用黄老治国。

所以当刘彻第一次表达自己忍不下去了,要派军出征的时候,满朝文武,甚至宗室贵戚,居然没多少人站他这一边。

就连受辱多年的将军们,也怀疑汉朝人怎么打得过匈奴人。

刘彻怒了!

堂堂大汉,居然无人堪用!

于是,御宇多年的他终于物色到了一个有血性,有志气,更有天分的将领——卫青。

今日,便是他送卫青首战出征的日子。

不求小舅子首战就能大胜匈奴人,只要能小胜几场,涨涨自己的威风就够了。

刘彻的要求就是这么朴实简单。

嗯,最好别学李广这小子迷路就行。

“轰!”

一声惊鸣从二人的头顶上空炸响,卫青疑惑的抬起头,随即说道:“陛下,好像未央宫上的天幕发出的动静啊?”

汉武帝刘彻眉头紧锁,那天幕何时亮不行,居然在大军将要出征的时候亮了。

难道这是上天在警示我大汉此战必败吗?

不!绝对不可能!

我大汉有天命在身,我刘彻更是天子!天命在我,不在匈奴人!

刘彻当即下令:

“即刻回宫,朕要看看天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与此同时,各朝代的祖宗先辈们,都在翘首望着早已出现却沉寂了数月的天幕。

初始的白光散去,画面抖动,顷刻间的闪现之后,终于呈现出了一幅崭新的画面。

这是观看的古人们从来未有见过的一种房间,太白了!太亮了!

还有这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