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规则道书 > 第207章 聚五洲客

第207章 聚五洲客(1 / 2)

子时?碳汇节备,全球联动

六巷全球非遗碳汇节的主会场后台,灯光如昼。赵阿公正通过视频连线,逐一核对埃及、巴西、卢旺达等12个分会场的筹备情况。埃及分会场的阿卜杜勒举着验艺草,展示治沙网格的藤丝检测结果:“0.6藤丝,草叶泛深绿,韧性达标,明天能现场演示固沙效果;”巴西分会场的卡洛斯则展示红木竹编空气净化器:“陶草检测显示木屑吸附率88%,比预期还高,准备了10台样机供游客体验。”

林羽在旁调试“全球碳汇数据大屏”,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基地的碳汇动态:埃塞俄比亚基地年碳汇6000吨,乌干达基地套种木薯亩产增收30%,缅甸基地竹纤维家纺出口额突破200万美元。“大屏要同步显示分会场的实时画面,还要设置‘碳汇问答’互动区,观众扫码就能提问,”林羽指着控制台,“比如有人问‘草木检测怎么测碳汇’,系统会自动推送孙阿婆录制的教学视频。”

孙阿婆则在整理碳汇节的“草木检测体验包”,每个包含验艺草、银草、陶草标本各5片,附中英双语操作手册,手册里印着六巷老竹坡的楠竹照片。“明天要教外国游客用验艺草测竹苗,用银草测银饰,让他们亲手感受非遗的智慧,”孙阿婆边打包边说,旁边的工人正将体验包分装到印有“全球碳汇节”标识的竹编礼盒里。

子时末,所有筹备工作就绪,12个分会场同步点亮“碳汇节”主题灯光,与六巷主会场遥相呼应。赵阿公望着视频里各国分会场的热闹场景,突然懂得:碳汇节不是“独角戏”,而是“全球大合唱”——让埃及的治沙网格、巴西的净化器、卢旺达的楠竹苗,都能在同一个舞台上,讲述非遗与碳汇的共生故事。

丑时?少年备展,融艺创新

六巷小学的非遗工坊里,小雨团队正将各国少年的参展作品分类陈列。最显眼的是卢旺达少年穆萨的“楠竹编土豆种植筐”——用0.5藤丝编织,筐底嵌竹炭层,验艺草检测显示“透气性好,能防土豆腐烂,还能吸附土壤异味”;旁边是印度少年丽塔的“竹草汁染色降解花盆”,花盆壁泛浅绿,标注“埋土2个月降解率92%,验艺草测土壤无残留”。

“巴西的红木竹编净化器要配实测视频,”小雨边说边调试投影仪,视频里卡洛斯用检测仪显示:“开机3小时,甲醛浓度从0.18g\/3降至0.02g\/3,符合欧盟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小明则在旁检查作品的检测标签,“卢旺达的种植筐漏了竹炭吸附率数据,得补上,还有埃及的治沙网格,要附沙漠实拍对比图。”

屏幕上,卢旺达少年穆萨发来视频,他正用验艺草检测种植筐的藤丝:“小雨姐姐,我们又加固了筐沿,现在能装10公斤土豆,验艺草泛深绿,合格!”小雨笑着回复:“明天展示时要好好讲种植筐怎么帮村民增收,让大家知道楠竹能帮非洲种出更多粮食。”丑时半,展品全部筹备完毕,工坊里的作品带着30国的乡土气息,藏着少年们的生态创意——这不仅是展品,更是全球少年用双手写给地球的“绿色情书”。

寅时?卢旺达育苗,高原适配

卢旺达基加利郊外的六巷非遗帮扶基地里,当地传承人穆罕默德正通过卫星视频,向李大叔请教楠竹育苗的细节。屏幕上,卢旺达的高原土壤泛着黑褐色,穆罕默德手持验艺草,将其埋入混合了羊粪和竹炭的改良土中——10分钟后草叶泛浅绿,李大叔点头:“这土肥力足,湿度17%,适合种咱们的‘高原1号’楠竹,每株苗间距35,高原昼夜温差大,要用竹编保温棚,验艺草测棚内温度,低于10c就要加盖草帘。”

林羽在旁传输“卢旺达帮扶方案”(卢旺达语+英语双语版),方案重点是“楠竹+土豆”套种:楠竹林间隙种高原土豆,用竹草汁肥料灌溉,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解决村民的粮食问题。“联盟投90万美元,建育苗区、竹编农具车间,培训50名技术员,”林羽指着规划图,“车间要建在避风处,屋顶用竹编透光板,白天能采光,晚上能保温,适应高原气候。”

寅时末,穆罕默德带着村民们种下首批

株高原楠竹苗,每株苗旁都插着写有“碳汇编号”的竹牌。“以前种土豆,亩产只有800斤,”穆罕默德举着验艺草向镜头挥手,“现在种楠竹,既能编种植筐卖钱,又能靠碳汇赚钱,明年土豆亩产肯定能超1000斤!”李大叔望着视频里的卢旺达高原,感慨道:“非遗帮扶,最难的是‘顺天应地’——高原种楠竹,要改品种、搭棚子、调模式,只有跟着气候走,跟着村民的需求走,才能让楠竹真正扎根。”

辰时?碳汇节启,五洲同庆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节主会场里,锣鼓喧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玛利亚、30国文旅官员、国际碳机构代表齐聚。主舞台背景板是“全球非遗碳汇全景图”,用竹编勾勒出12个基地的位置,每个位置旁都嵌着LEd屏,实时播放基地的碳汇成果:埃塞俄比亚的竹纤维车间、乌干达的木薯套种田、卢旺达的楠竹育苗区。

玛利亚率先致辞:“这场碳汇节,让我们看到非遗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固沙、能增收、能减碳的‘活工具’,六巷的草木检测法、楠竹碳汇模式,为全球碳中和提供了‘民间方案’!”随后,赵阿公宣布碳汇节开幕,主会场与12个分会场同步放飞竹编风筝,风筝上印着“每株楠竹,都是地球的呼吸”。

辰时半,碳汇节正式开放,各展区热闹非凡:草木检测体验区里,孙阿婆教游客用验艺草测竹苗,用银草测银饰,VR设备前排起长队,游客戴着眼镜模拟“高原种楠竹”;全球成果区里,观众围着碳汇数据大屏,查看各基地的实时碳汇量;少年展区里,小雨团队与卢旺达少年穆萨视频连线,演示“楠竹种植筐”的使用方法,引来阵阵掌声。林羽望着满场的中外游客,突然觉得:碳汇节就像一座“绿色桥梁”,一边连着六巷的老竹坡,一边连着全球的碳汇基地,一边连着传承人的手艺,一边连着普通人的环保心意。

巳时?少年认证,体系落地

六巷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全球非遗碳汇少年认证”启动仪式正在举行。屏幕上显示认证体系:分“初级(掌握草木检测基础)、中级(完成校园碳汇角实践)、高级(主导跨国生态项目)”三级,通过全球非遗生态App线上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草木检测实操、碳汇数据计算、生态项目设计。

埃及少年阿卜杜勒成为首位“高级认证少年”,他展示了自己主导的“治沙网格推广项目”:“我们在埃及5个沙漠村庄推广网格,验艺草测的藤丝韧性达标,固沙面积达200亩,带动100名村民就业,”他的认证证书用竹编材质制作,封面印着验艺草图案,内页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印章。

巳时半,首批100名少年获得认证,其中卢旺达5名、巴西8名、印度12名。小雨作为认证代表发言:“这个认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带着认证,在各自的国家推广非遗碳汇,让更多少年参与进来。”联合国代表玛利亚为少年们颁奖时说:“你们是全球碳汇的‘未来使者’,希望你们能用草木检测守护标准,用楠竹种植改善生态,让非遗的绿色梦想代代相传。”

午时?卢旺达初采,民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