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被偷的人生 > 第206章 惠政推扬 良策筹谋

第206章 惠政推扬 良策筹谋(2 / 2)

谢浩楠补充道:“相爷所言极是。此外,还需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江南各府打拐办每月需上报案件数据、典型案例,由朝廷统一汇总,若发现跨省流窜的人贩子团伙,可协调各地联合抓捕,形成合力。同时,鼓励百姓检举揭发,对提供有效线索者,给予重金奖励,奖金从各地罚没的人贩子财产中提取,无需动用国库。”

“重金奖励,可极大调动百姓积极性。”宋仁宗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在政事堂外,闻言缓缓走入,“谢大人所提之策,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甚合朕意。”

众人连忙跪地行礼,宋仁宗抬手示意起身:“就按谢大人所言,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吏部负责选派专员、组织培训;刑部负责制定量刑标准、协调跨府抓捕;户部负责调拨安置经费;御史台负责巡视考核。各部门务必通力协作,确保江南推广之事顺利进行,早日还天下妇孺一个安稳家园。”

“臣等遵旨!”

接下来的十余日,谢浩楠留在汴梁,日夜操劳,协助各部门制定方案细则。他将苏州的卷宗分门别类,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同时针对江南各府的地理、民风特点,补充具体的实施办法。

夜里,驿馆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谢浩楠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他想起苏州那些被解救的孩童,想起他们与亲人团聚时喜极而泣的模样,想起百姓们感激的眼神,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驱散了所有疲惫。

这日,他正在修改培训方案,门外传来敲门声,竟是昔日好友沈砚之前来探望。沈砚之现任御史台监察御史,此次也将参与江南打拐推广的巡视工作。

“浩楠,几日不见,倒是清减了不少。”沈砚之走进屋内,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打趣道,“看来这份差事,可真是磨人啊。”

谢浩楠放下毛笔,揉了揉眉心,笑道:“为国为民,何来磨人之说。倒是你,此次巡视江南,责任重大,可得睁大眼睛,莫要放过任何一个徇私舞弊之徒。”

“放心,我沈砚之别的本事没有,查案弹劾,还从未含糊过。”沈砚之坐下,端起桌上的凉茶一饮而尽,“说真的,你这打拐之策,若能在全国推广开来,便是大功一件。届时,天下百姓都会感念你的恩情。”

谢浩楠摇了摇头:“我所求并非虚名,只求天下无拐,家家户户能团圆安稳。只是,此事任重道远,江南推广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面对诸多挑战。”

“挑战固然有,但只要朝廷决心已定,我们齐心协力,便没有办不成的事。”沈砚之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坚定,“对了,此次江南推广,我会负责巡视江南东路,你若有什么需要留意的地方,尽管吩咐。”

“江南东路的江宁府、润州,水路发达,人贩子多借助船只逃窜,你巡视之时,可重点督查码头检查站的设立情况,务必做到每船必查,不漏一人。”谢浩楠叮嘱道。

“我记下了。”沈砚之点头,“明日方案便要定稿上奏,陛下大概率会即刻下旨推行。你何时回苏州?”

“方案定稿后,我需先随吏部官员前往江宁府,主持首期培训,待培训结束,再回苏州。”谢浩楠回道。

次日,《江南各府打拐办推广实施方案》正式上奏宋仁宗,御笔朱批“依议”,即刻下发江南各府及相关部门。一时间,汴梁城内,关于打拐推广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三日后,谢浩楠与吏部郎中李大人一同启程,前往江宁府主持培训。沿途各州府,早已接到圣旨,纷纷筹备打拐办事宜,百姓们听闻苏州的打拐经验要在江南推广,无不翘首以盼。

抵达江宁府后,各地选派的官员已陆续集结。谢浩楠不顾旅途劳顿,即刻投入培训工作。他亲自授课,结合苏州的案例,详细讲解打拐办的运作流程、审讯技巧、信息收集方法及人员安置要点。课堂上,官员们认真记录,不时提出疑问,谢浩楠一一耐心解答。

“谢大人,我所在的饶州,宗族势力庞大,若族长包庇人贩子,我们该如何处置?”一位来自江南西路饶州的通判问道。

谢浩楠沉声道:“宗族包庇,实为大忌。处置之法,一要‘严’,一旦查实,即刻拘押族长及相关人员,按律严惩,绝不姑息;二要‘宣’,提前张贴告示,明确告知宗族不得包庇人贩子,否则同罪论处,让百姓知晓利害;三要‘联’,联合当地有声望的乡绅、学子,宣传打拐的重要性,争取民心,孤立包庇者。”

“谢大人所言极是,受教了!”那通判恍然大悟,连忙记下。

培训之余,谢浩楠还亲自前往江宁府的码头、街巷考察,指导当地官员设立检查站、张贴告示、联络乡绅,确保推广工作落地生根。江宁知府感慨道:“谢通判如此尽心,江南打拐之事,定能事半功倍啊!”

半月后,首期培训圆满结束,各地官员带着方案和经验,陆续返回属地,迅速开展打拐办的设立工作。江南大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打拐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谢浩楠与岳父周显站在江宁府衙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繁忙的码头,那里,新设立的检查站已开始运作,捕快们认真地核查每一艘船只的人员信息;街巷之中,百姓们围在告示前,认真阅读着打拐的政策和奖励办法,脸上满是期待。

春风拂面,带着江南独有的湿润气息。周显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勉励他要有耐心和恒心,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谢浩楠点头称是,他心中清楚,推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或许会遇到宗族的阻挠,或许会遭遇官吏的懈怠,或许会面临人贩子的顽抗,但他坚信,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官员们尽心尽责,百姓们积极参与,终有一日,拐卖之风会彻底禁绝,天下妇孺皆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他转身回到屋内,拿起笔墨,开始撰写江南推广的后续跟进方案。灯光下,他的身影坚定而执着,如同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守护百姓团圆的道路。而这江南的暖春,也因这场惠及万民的良政,更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