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 > 第361章 下一步是青岛还是济南

第361章 下一步是青岛还是济南(2 / 2)

这时,陈榘却摇了摇头,手指移向了青岛:“我倒是觉得,可以先考虑青岛。”他看向张百川和谢福治:“司令员,政委,我的理由同样有三点。第一,青岛是港口,有出海口,拿下了青岛,我们就能彻底打破鬼子的海上封锁,获得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政委刚才说了染料紧张,如果我们能通过青岛搞到急需的物资,比如特种钢材、精密仪器、甚至药品,对我们根据地建设和兵工厂发展,意义非凡。第二,军事上,青岛守敌虽然也有一个旅团加上海军陆战队,但其防御重点在港口和沿海,陆上纵深相对薄弱。我们集中主力,采取掏心战术,速战速决的可能性较大。第三,拿下青岛,可以与我们控制的胶东根据地彻底连成一片,巩固我们的后方。”

他接着分析了先打济南的风险:“反过来看济南,正如政委所说,硬骨头不好啃。我们现有的炮兵,对付一般县城据点绰绰有余,但要短时间内砸开济南那种级别的城防,火力恐怕仍显不足。一旦打成消耗战,对我们的部队来说,得不偿失。”

肖桦听完,又倾向于陈榘的观点:“参谋长说得有道理。出海口太诱人了。而且,许友同志在胶东经营得好,我们打青岛,能得到他们的有力策应。济南那边,阎锡山虽然老实了,但谁知道我们主力陷在济南时,他会不会有什么小动作?”

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指挥部里一时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直凝神倾听,未曾表态的张百川。

张百川在地图上济南和青岛之间缓缓移动,最终,在连接两地的铁路线上画了一个圈。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缓缓开口:“济南,是政治和交通的枢纽,打下来,声威大震。青岛,是经济和战略的出口,拿下来,实惠更多。”

他站直身体,目光扫过三位搭档:“但是,我们决策,不能只看好处,更要看风险,看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鬼子的反应。”

他先看向谢福治:“老谢,先打济南,政治意义我同意,战略价值我也同意。但你说守敌兵力相对空虚,这个概念要细化。是比起它鼎盛时期空虚,还是比起我们攻坚能力来说‘显得’空虚?我们的炮兵旅,能在一周内,在敌人援兵赶到之前,为我们砸开济南的城墙吗?我们需要一个更精确的评估。”

接着,他又看向陈榘:“老陈,青岛的出海口确实诱人。但你想过没有,就算我们拿下了青岛,鬼子会坐视我们拥有一个出海口吗?他们的海军力量远超我们,完全可以从海上封锁,甚至炮击、登陆。我们到时候是守还是不守?如果守,需要投入多少兵力?会不会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

一连串的问题,让陈榘和谢福治都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张百川的思维显然比他们更深一层,不仅考虑了攻城本身,更考虑了攻城之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张百川继续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这两个地方,我们都要,但不是同时要,要有先后,有策略。究竟是先打看似难啃但收益巨大的济南,还是先打看似容易但后续麻烦不少的青岛,或者我们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比如,进一步削弱两者之间的联系,创造更有利的时机?”

他走到地图旁:“我的意见是,暂时不急于做最终决定。当前第一要务,是继续深化大练兵,特别是步炮协同攻坚演练和城市巷战训练。同时,命令情报部门,加大对济南、青岛两地敌军布防、物资储备、指挥官特点的侦查力度。通知敌工部,想办法摸清鬼子高层,尤其是冈村宁次,下一步的战略意图。”

“我们要么不动,要动,就必须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张百川的语气斩钉截铁,“在此之前,各主力旅按预定计划,继续清剿根据地周边残敌,扩大控制区,巩固基层政权。兵工厂那边,要加紧生产,特别是炮弹和攻坚用的炸药包。”

他看向谢福治、陈榘和肖桦:“你们三位,根据今天讨论的,分别从政治、军事、后勤动员角度,尽快拿出一个更详细的评估报告和预案出来。一周后,我们再次开会,定下最终作战方向。”

“是,”三人齐声应道,脸上都露出了信服的神情。张百川的这种沉稳和谋定后动的风格,正是他们最为钦佩的。

会议结束,谢福治、陈榘和肖桦各自离去,忙碌起来。张百川独自一人留在指挥部里,再次站到地图前。

他的目光在济南和青岛之间来回查看。先济南?先青岛?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关系到山东军区未来数年的发展格局。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情报,需要更周全的推演。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快步走了进来,递上一份电报:“司令员,冀鲁豫军区急电,”

张百川接过电报,迅速浏览,脸色微微一变。电文内容不长,却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据可靠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内部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人事和战略调整,冈村宁次似乎有调离的迹象,接任者身份不明,但据说作风更为强硬狠辣。

“山雨欲来啊……”张百川喃喃自语,将电文紧紧攥在手里。敌人也不会坐以待毙,新的变数已经出现,无论敌人如何变化,壮大自身实力永远是硬道理。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必须尽快明确,留给山东军区安稳发展的时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充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