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摆出了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
张慎言等人,见首辅松了口,顿时大喜过望。
他们以为,是自己的正义凛然,说服了周延儒。
他们哪里知道,周延儒这是在把他们,推到前面,去当试探那头巨兽的炮灰。
“多谢首辅大人体谅!”
一群人,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连夜回去写弹劾的奏章,准备在明天的朝堂上,搞一个大新闻。
他们走后,书房的屏风后面,缓缓走出了一个人。
正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首辅大人,您就这么……让他们去闹?”陈新甲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不让他们去闹,又能如何?”
周延儒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这股‘清议’之风,已经成了我大明的痼疾。堵是堵不住的,只能让它自己,撞个头破血流。”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漫天的风雪。
“而且,我倒是很想看看。”
“当这些自诩为国之栋梁的奏章,递到那位代王殿下的案头时。”
“他,会作何反应?”
陈新甲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您是想……借刀杀人?”
“不。”周延儒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我只是想看看,这把刀,到底有多快。”
“快到……能不能把这满朝的腐儒,都给砍干净了!”
……
第二天,早朝。
果不其然。
以张慎言为首的数十名言官,联名上奏,洋洋洒洒数千言,历数代王朱衡“三大罪,十可杀”。
从擅开边衅,到残杀降卒,再到筑京观,败坏朝纲。
桩桩件件,都说得义正词严,仿佛朱衡已经成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国之巨贼。
整个朝堂,都因为这份奏章,而炸开了锅。
支持者,有之。
反对者,有之。
更多的,是像周延儒一样,选择了沉默,冷眼旁观。
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听着下方嘈杂的争论,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是何等的快意!
骂吧!
骂得越响越好!
他正愁找不到由头,来敲打那个功高震主,桀骜不驯的皇兄。
现在,这些言官们,主动把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虽然这把刀,未必能伤到朱衡。
但至少,能让他恶心一下!能让他知道,这大明,还是他朱由检说了算!
“众卿之言,朕,都听到了。”
崇祯缓缓开口,压下了所有的争吵。
“代王朱衡,虽有大功于社稷,但其行事,确实有悖人伦,有失体统。”
他先是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后话锋一-转。
“这样吧。”
“将诸位爱卿的奏本,即刻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
“让代王,亲自看看。”
“朕,也想听听,他对此,有何解释。”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把弹劾的奏章,直接送给被弹劾的人看?
陛下这是什么操作?
张慎言等人,先是一愣,随即大喜。
在他们看来,这是陛下在为他们撑腰!
这是要让朱衡,给天下文臣,一个交代!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朱衡在接到奏章后,惶恐不安,连忙上书请罪的狼狈模样。
只有周延儒和少数几个人,心中,却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们觉得,陛下这一手,不像是在敲打。
更像是在……拱火。
他这是要把一堆干柴,直接扔到那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上!
而此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
当这些奏章,真的送到朱衡手上时。
引发的,将是一场,远比大同之战,更加猛烈,更加颠覆性的,政治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