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圣旨与算盘(2 / 2)

那太监将圣旨放在他的手中,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代王殿下,接旨吧。这可是天大的恩典,陛下对您,可是寄予厚望啊。”

“有劳天使远来。”朱衡站起身,脸上挂着温和谦恭的笑容,仿佛刚才听到的是天大的喜讯。他不动声色地从袖中取出一张早已备好的银票,悄悄塞进了那太监的袖子里。

“些许程仪,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

太监的手指一捏,感受着银票的厚度,脸上的倨傲才稍稍融化了一些,换上了一副假惺惺的笑容:“哎呦,王爷太客气了。陛下说了,您是少年英才,国之栋梁,以后,可要好好为朝廷效力啊。”

“一定,一定。”朱衡笑得愈发真诚,“本王定当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绝不辜负圣恩。”

送走了趾高气扬的钦差队伍,代王府的中门缓缓关闭。

方才还强撑着笑脸的朱衡,脸色瞬间冷了下来。他转身,看着身后一张张或愤怒、或忧虑、或惶恐的脸,一言不发。

议事厅内,死一般的寂静。

那卷明黄的圣旨,被随意地丢在桌案上,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王爷!这……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终于,脾气最火爆的王五忍不住了,他一拳砸在身旁的柱子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每年三百门炮,三千支枪,还要我们自己掏钱?这他妈是把我们当驴使,还想把我们的血都抽干!”

“王五,慎言!”张德全呵斥了一句,但他的脸色同样难看到了极点。他作为匠学府的总管,比谁都清楚这个任务的恐怖。

“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转向朱衡,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王爷,以我们现有的产能,就算所有工匠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最多也就能造出一百门炮和一千多支枪。这还是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圣旨的要求,我们至少要将匠学府的规模扩大三倍!这需要海量的银子,还有数不清的熟练工匠……更别提,‘物料自筹’这四个字,简直是釜底抽薪!”

“是啊王爷,这摆明了就是一道催命符!”

“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难道就要这样白白送给朝廷?”

“皇上他……他怎么能这样!”

议事厅内,群情激奋,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朱衡始终没有说话。他只是走到那张巨大的大明疆域图前,目光在上面缓缓移动。

所有人都以为他在看北方的边境,看大同,看山西。

但他的目光,却越过了黄河,越过了中原,最终,落在了地图东南角那片富庶得流油的土地上——江南。

许久,他转过身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期盼着,也恐惧着。

“你们说得都对。”朱衡开口了,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一道催命符,一个阳谋。皇叔他算得很准,他知道我不可能公然抗旨,只要我接了旨,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绞索。他要我辛辛苦苦建立的一切,都变成给他输血的工具,直到把我彻底榨干。”

他顿了顿,环视着众人。

“但是,”他话锋一转,嘴角忽然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算对了一切,却算错了一件事。”

“他以为,这天下,还是他朱家的天下。他以为,他一道圣旨,就能定人生死,决断乾坤。”

朱衡的手指,重重地敲在了地图上“苏州”、“杭州”的位置,那声音,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他忘了,时代变了。”

“现在这个时代,决定一切的,不只是皇权。还有这个。”

他拿起桌上那枚小小的滚珠轴承,在众人面前展示。

“是技术。”

然后,他又从袖中,摸出了一枚小小的,崭新的铜钱。

“还有,钱。”

“皇叔想跟我玩政治,那我就陪他玩玩经济。”朱衡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那是一种工程师看到一个巨大而复杂,却又充满挑战的工程项目时才会有的兴奋。

“他不是要火炮吗?好,我给他造。但铸炮,需要铜吧?”

“传我的令,”朱衡的声音,在寂静的议事厅里,显得格外清晰,“以代王府的名义,成立一个‘大同皇家军工采购司’,就说为了完成圣上钦命的军备重任,需在江南一带,大量采买铜料。”

“告诉我们的人,带上从晋商那里抄来的所有现银,去江南。”

“一个字:买!”

“把市面上能看到的所有铜,不管是什么,铜锭、铜器、铜钱,全都给我买回来!”

“我倒要看看,当整个江南的铜价飞上天,当他们连铸钱的铜都找不到的时候,这满朝的清流言官,这东南的士绅巨富,是会夸皇上深谋远虑,还是会哭着喊着,求他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