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执刀之手(2 / 2)

他每说一条,便有“证据”由通政司呈上。那些伪造的账本、添油加醋的“人证”口供,被一一展示在御前。

一时间,朝野震动!

文官集团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群起而攻之。他们纷纷出列附和,要求严惩代王,彻查边镇。矛头不仅仅指向朱衡和李成梁,更是隐隐指向了整个武将体系。

武将们则是又惊又怒。他们没想到,文官集团会借着一个藩王,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击。英国公张维贤等人虽然据理力争,但在那些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龙椅上的嘉靖皇帝,面沉如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静静地听着的宁王。

宁王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棋,走得非常成功。现在,压力全部来到了皇帝这边。无论皇帝如何处置,代王朱衡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而他,则成功地在朝堂上,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就在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极点时,殿外传来一声高亢的通报。

“八百里加急!大同镇急报!”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望向殿外。

一名浑身浴血、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入殿中。他单膝跪地,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启禀陛下!鞑靼土默特部,十万铁骑,由俺答汗亲率,于三日前,大举进犯!大同……大同镇全线告急!”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乾清宫内炸响。

所有人都懵了。

前一刻,他们还在为如何处置一个“勾结边将”的藩王而争吵不休。下一刻,边关最大的威胁,鞑靼人的主力,就打了过来!

张廉的脸瞬间变得煞白,他手中的笏板都有些拿不稳了。他弹劾李成梁的罪名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糜费军饷,玩忽职守”。可现在,人家正在前线,面对着十万敌军的冲锋。

这个时候,谁还敢提要彻查他,临阵换将?那不是自毁长城吗?

宁王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他感觉自己像是卯足了劲,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是打在了一块烧红的烙铁上!

这时间点,也太巧了!巧得就像是……有人算好了一样!

嘉靖皇帝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arle的精光。他的目光,缓缓地从一脸惊愕的宁王,和面如土色的张廉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那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

他没有立刻下令如何应对军情,反而拿起那份弹劾朱衡的奏章,轻声问道:

“诸位爱卿,现在……你们觉得,这奏章上的事,还重要吗?”

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没人敢回答。

所有人都明白,随着鞑靼人的十万铁蹄兵临城下,这场由宁王精心策划的弹劾风暴,不仅没有伤到朱衡分毫,反而将他自己,以及整个文官集团,都架在了一个无比尴尬的火堆上。

而远在大同的朱衡,在接到鞑靼入侵的消息时,只是平静地将手中的鱼竿收起。

他对身旁的王五说:“传令下去,让李总兵放开了打。告诉他,弹药管够。另外,让我们的‘锦衣卫’,把宁王是如何联络言官,陷害忠良的消息,‘不小心’地,透露给京城里的英国公他们。”

王五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原来,这才是王爷真正的目的!

宁王以为自己在执刀,想借朝堂之手,除掉王爷。

殊不知,王爷却借着鞑靼人的刀,不但轻松化解了宁王的攻势,还将计就计,将宁王彻底推到了整个大明武将集团的对立面!

这一局,宁王输得一败涂地。

朱衡拎起木桶里那条活蹦乱跳的鲤鱼,迎着塞北的落日,笑了。

“鱼,上钩了。接下来,该收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