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存亡一刻(2 / 2)

“现在求饶,晚了。”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些人一眼,只留下一个冰冷的背影和一道绝情的命令。

“钱师傅,以及另外两个带头煽动者,就地处决。”

“王爷!”钱师傅惊恐地抬起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他没想到,朱衡竟然真的敢杀他!

“至于其他人,”朱衡的声音继续传来,“杖责三十,赶回工坊。若再有异动,一体论处。”

“不!王爷!我技术好!我能造枪!您不能杀我!饶命啊——”

钱师傅的哭喊求饶,被三声清脆而决绝的枪响打断。

“砰!砰!砰!”

没有刀斧手的血腥场面,只有三股硝烟升起。三名带头的工匠,眉心中弹,仰面倒下,脸上还凝固着惊恐与不信。

其余的工匠,被这近在咫尺的死亡冲击得浑身发抖,一股热流顺着裤管流下,空气中弥漫开一股骚臭。

朱衡没有回头,径直走向城门的方向。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同城墙时,所有出工的百姓和工匠,都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

北城门之上,高高悬挂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人头下方,贴着一张巨大的告示,上面用墨汁写着两行杀气腾腾的大字:

“退者,死!”

“守城有功者,赏田百亩,大宅一院!”

告示的末尾,是代王朱衡的朱红大印,鲜红如血。

残酷的惩罚与巨大的诱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狠狠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城中的骚动,奇迹般地平息了下来。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官吏富商,也立刻偃旗息鼓。工坊里的工匠们,更是噤若寒蝉,再也不敢有丝毫异心,只是埋头疯狂地工作。

整个大同,在这血腥的震慑与重赏的激励下,被强行拧成了一股绳。一台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以惊人的效率,全力运转起来。

王府书房内,林婉清看着窗外城门上那三颗模糊的人头,端着茶杯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你这么做,和那些草菅人命的酷吏,有什么分别?”她终究还是没忍住,声音清冷地问道。

朱衡正在一张地图上标注着什么,闻言头也不抬地说道:“有分别。他们杀人,是为了自己的威风和私利。我杀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可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

“在战场上,逃兵也是活生生的人。”朱衡终于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直视着她,“林姑娘,你出身名门,不懂这世道的残酷。对付豺狼,你不能跟它讲仁义道德,你必须比它更狠。我现在,不只是代王,我是这座城里几十万军民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的任何一丝软弱,都可能导致全城覆没的代价。这个代价,我付不起,他们也付不起。”

林婉清被他看得有些狼狈,避开了他的目光。她无法反驳,因为她知道朱衡说的是事实。京师的衮衮诸公还在为派谁来当监军而争吵不休,而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扛起了一切。

只是这种方式,太过冷酷,太过霸道,让她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畏惧。

正在此时,一名负责后勤的管事,面色惨白地冲了进来。

“王爷!大事不好了!”

“讲。”朱衡的语气依旧没有波澜。

“我们……我们的硝石,库存告急!鞑靼人封锁了所有南下的商道,我们的补给……断了!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最多……最多还能撑五天!”

这个消息,比宣府失陷更让朱衡感到了压力。

没有硝石,就没有火药。没有火药,他引以为傲的燧发枪,就是一堆烧火棍。

他所有的优势,都建立在充足的弹药供应之上。一旦弹药告罄,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大同城,拿什么来守?

朱衡的眉头,终于第一次,紧紧地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