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师父和三位师姐同时注视着,王岩感觉压力山大,但他迅速稳住了心神。
他回想起现实世界的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逻辑,又结合对丹霞峰的粗浅了解,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谨慎地开口:
“回师父,三位师姐,弟子以为,问题或许不在于丹炉的品质本身,而在于...它缺少一个让丹霞峰弟子非买不可,足够鲜明的特点。”
“特点?”夏知秋闻言,秀眉微蹙,下意识地反驳道:“我们的特点就是品质上乘,坚固耐用啊!这丹炉无论怎么使用,都绝不容易损坏,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优点吗?”
王岩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反问道:“三师姐,请问丹霞峰弟子目前使用,宗门免费发放的制式丹炉,很容易损坏吗?”
“这...”夏知秋顿时语塞。
黄玲玲和韩映雪也愣了一下,仔细回想起来。
丹霞峰给弟子发放的制式丹炉,虽然用料和工艺比不上她们精心炼制的三阳聚火鼎,但胜在结构稳定,经过多年优化,除非遭遇极端情况或者故意破坏,否则确实很少出现彻底损坏的情况,即便有些小问题,也可以免费找峰内修补。
王岩见她们沉默,便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位师姐炼制的丹炉,品质确实卓越,但对于大多数丹霞峰弟子而言,却并非必需品。他们手中的制式丹炉,免费获得,坏了能修,虽然品质略逊,但完全足以满足日常大部分的炼丹需求。”
“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可能并没有大到让他们心甘情愿掏出珍贵的灵石来升级换代。”
他顿了顿,看着三位师姐若有所思的神情,加重了语气:“更重要的是,炼丹师对自己的丹炉往往有很强的习惯性和依赖性。一个用惯了的旧丹炉,其火性,手感都已熟悉,贸然更换一个新的,哪怕品质更好,也可能需要一段不短的适应期。”
“甚至可能因为不熟悉新丹炉的特性而导致初期炼丹失败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要冒险花费灵石,去更换一个并非绝对必要,且需要重新适应的新丹炉呢?”
王岩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核心。
夏知秋、黄玲玲、韩映雪三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恍然与一丝挫败。
她们之前一直沉浸在品质至上的思维里,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心理。
三位师姐不由得将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师父苏云。
苏云唇角含笑,悠然地又抿了一口茶,对王岩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分析得不错。继续说,若依你之见,该如何打开这销路?”
得到师父的肯定,王岩信心更足,他深吸一口气,将自己脑海中那些源自现代世界的智能化理念,小心翼翼地包装成炼器思路,娓娓道来:
“弟子以为,若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购买,就必须赋予这丹炉一些他们手中制式丹炉所不具备的,且能切实解决他们炼丹痛点的独特功能。”
黄玲玲忍不住插话道:“我们所炼制的丹炉,内部火力比制式丹炉更加均匀稳定,这难道不算独特功能吗?”
王岩点头,肯定道:“八师姐,火力均匀自然是优点。但据弟子所知,丹霞峰的弟子,只要有一定炼丹经验,大多都能通过自身灵力微操,来弥补制式丹炉火力不均的缺陷。所以,这个优点有,但不够颠覆,不够必须。”
“那依师弟之见,什么样的功能才算必须?”韩映雪好奇地追问。
王岩眼中闪烁着构思的光芒,开始描绘他想象中的智能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