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这是谁的部下(1 / 2)

大学生都没能把种地种的赚钱,这也挺搞笑的。

特别是父辈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去读书,就想着孩子能不在土里刨食,结果这大学生一批又一批的扎头进来。

就种地这件事,罗南虽然热爱土地,但也仅限于蹲地头看土地,要下地干活那是万万不能的。

勤劳致富的那条路已经走绝了。

在老板不发工资的时候,就已经把路走绝。

有那个时间,去钓鱼、去山上挖草药也不能拿锄头去锄地。

也不是说种不好,而是种出来的农产品不一定卖的出去。

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摆地摊,或者等人来收购,结果从早摆到晚都没有人买,瓜菜烂地里也没有人来收购。

就拿爱玲她们弄的笋干来说,也就一开始那会有人买了一批,后面晒干的都还在一楼房间存放着。

网上的萤火虫生意也是一时的,可能会爆单忙都忙不过来,可能十天半月都没有一单。

种的东西都不是必须品,也没有什么竞争力,种地想赚钱,那真就是靠老天赏口饭吃。

前几年二三月份倒春寒下雨,两广地区的荔枝花被雨水打了,基本没产量。

但偏偏有一些地方没下雨,就那花期的几天没下雨。

别人没有荔枝,他有,桂味都卖到了三十多块钱一斤,供不应求。

这就是老天赏饭吃了。

龙虾直接清蒸,大石斑则是留着夜宵弄鸡汤来涮着吃。

“没想到,有一天我吃龙虾都会吃的反胃。

太撑了。”爱玲使劲的把嘴里的龙虾往下咽。

“在广州你们没吃海鲜吗?那边海鲜市场还挺多的。”罗南好奇的看向徐锦禾。

“吃了啊!不过没舍得吃这么大的。

我们买的都是半斤到一斤左右的小青龙,爱玲她们怕花钱。”徐锦禾连忙表明自己不是吝啬的女人。

“那边的东西太贵了,没舍得吃。

就去那个塔上吃了一顿,感觉也就那样,还没有咱们山里弄的东西好吃。”沈小鱼补一句。

“……(这不是废话吗?在山里吃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我从空间里种出来的。)

钱该花就花!

花过钱了,你才有赚钱的动力。千万不要有省钱的想法。

我村有一家的老人就是很省钱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去吃酒席打包回来放冰箱,那都吃几天了。

结果就吃的上吐下泻去医院花了大几千。

她不肯住院非得回家,结果自己下床又摔断一条胳膊,又花了两万多。

该花钱还是得花,钱虽然难挣,但你花了钱,知道别人怎么赚你这个钱,你的思想和见识就会打开一面。

龙虾很贵,别人能卖,你吃过之后,想想它是怎么搞到手的,万一你想出点门路,这龙虾就吃对了。

唉。

说到底就是没钱,没办法兜底。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早煮饭还差不多。”

“是啊!没有人帮忙兜底,自己也撑不住,花钱都花的小心翼翼。”爱玲对罗南的话语大大的赞同。

“搞钱!把南山搞起来。

明年就差不多有菌子采摘了,我多买点松针和土肥回来堆山。”

“嗯嗯!我们会好好干活的。”

南山这边吃龙虾聊的嗨,而杭地那边不少人开始回过味来了。

有一个人能端起大枪横扫几个混子,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黎家请来了帮手,或者叫靠山。

而且这个靠山很玄,很有东西。

特别是有人查出黎家曾经用全部现金跟一个老道求了一枚法器。

这涉及到老道层面,很多人就不敢打主意了。

因为意外死亡的人都是跟黎家有点关系的。

而这帮被打断手脚的马仔就是最好的下场。

没有无缘无故的被打,原因就是他们天天去闹茶山土鸡的农庄。

有人想查这靠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但被一些老人精给按住了:“不值当!查出来你有把握能把人拿下吗?

他如果真有诡异手段,你挡的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