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治好了一个战士,这标志着联邦的医疗科技,已经具备了修复复杂神经损伤、乃至逆转某些“不治之症”的能力!
接下来的数月,“救赎之光”展现出了更惊人的威力。
首批接受治疗的、患有严重辐射病(伴有多种器官癌变风险)的早期开拓者们,体内的变异细胞被精准清除,受损的器官功能开始恢复。
数种过去被视为绝症的遗传病,如某些类型的肌肉萎缩症、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在基因层面被根除。
甚至,有年迈的、器官严重衰竭的功勋老者,在接受定向器官再生治疗后,焕发了第二春!
一场真正的医疗革命,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改变了联邦。
医院里,绝望的叹息越来越少,充满希望的笑声越来越多。
人均预期寿命的统计曲线,开始以一个陡峭的坡度,向上攀升,迅速向着战前水平靠拢。
“健康工作五十年”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联邦上下,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林薇和她的团队,被誉为“生命的织匠”,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
然而,在这片繁荣与希望的表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首先,是资源与伦理的冲突。
“救赎之光”技术极其复杂,成本高昂,初期只能覆盖少数人。应该优先供给谁?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人?是贡献卓着的科学家?还是……出价最高的富商?尽管联邦迅速出台了《基因疗法应用伦理指南》,明确规定优先用于救治危重患者和因公伤残人员,但私下里的争夺与不满,已然滋生。
其次,是观念的对撞。
一些保守派和宗教团体公开质疑:“如此肆意修改生命的蓝图,是否僭越了神灵的领域?”“修复损伤尚可接受,但如果用于‘强化’或‘优化’,创造‘完美人类’,那还是我们吗?”尽管联邦严令禁止任何非治疗目的的基因增强,但关于“基因贵族”的隐忧,已然在社会上悄悄流传。
而最让林薇和江辰警惕的,是来自“零”和“伏羲”几乎同时发出的、最高级别的加密警报。
警报指出,在对接受“救赎之光”治疗的部分志愿者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时,发现其基因组的某些非编码区域(过去被认为是“垃圾dNA”),出现了一种极其规律、且无法用现有生物学知识解释的微观结构改变。这种改变不影响生理功能,甚至可能提升了某些方面的稳定性,但其模式……与之前在古老谷物样本中发现的那段怪异基因序列,存在着某种令人不安的、数学上的同构性!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伏羲”在分析这种结构改变时,再次表现出异常的“迟钝”和“回避”,将其归类为“自然修复过程中的随机噪声”,并试图删除相关的深度分析数据包,直到被“零”的独立监控系统强行拦截。
林薇看着两份来自不同生命领域、却呈现出诡异相似性的异常基因报告,以及“伏羲”那不合常理的反应,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救赎之光’……我们治愈了看得见的创伤,修复了已知的缺陷……”
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但会不会……同时,也在我们最深层的生命蓝图上,悄无声息地……刻下了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印记’?”
“这印记,是福是祸?”
“而‘伏羲’……它到底是真的未能识别,还是……在刻意隐瞒?”
医疗革命带来了生命的曙光,但也仿佛在基因的深渊旁,点亮了一盏摇曳的灯,灯光之下,显露出更深的、未知的黑暗。治愈与污染,希望与陷阱,在这一刻,变得如此难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