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科学院那宏伟的穹顶之下,沸腾的不再是朝堂的争论,而是另一种更为炽热、更为纯粹的能量——那是无数智慧碰撞的火花,是面对未知领域时兴奋与焦灼交织的喘息,是决心要用人力撬动自然法则的磅礴意志。皇帝江辰亲自披挂上任院长后,并未沉醉于权力的加冕,而是迅速将这座学术殿堂变成了一个直面最艰巨挑战的“战场”。他深知,分散的研究如同撒胡椒面,唯有集中帝国最顶尖的智力与资源,对关键节点进行雷霆万钧的饱和式攻击,才能实现技术的再次飞跃。他钦点了三个最具战略意义的目标:内燃机、合成染料、高级合金。这三项,如同支撑帝国未来工业大厦的三根核心支柱,必须不惜代价,尽快攻克!
一、动力的革命:“火龙”计划与无尽的爆炸
科学院最深处的“动力实验场”,被高墙电网严密守护,这里进行着代号“火龙”的内燃机攻关项目。负责人是性格如火、曾参与早期蒸汽机改良的天才工程师雷震子。此刻,他正盯着一台布满管线、气缸狰狞的金属造物,脸上满是油污,眼中布满了血丝。
“再来!提高油气混合比!点火!”雷震子嘶哑地吼道。
一名助手颤抖着扳动阀门,另一人猛地压下点火杆。
“轰——!!!”
一声远比火炮轰鸣更沉闷、更令人心悸的爆响炸开,整个实验场都在颤抖。不是成功运转的轰鸣,而是可怕的爆震!坚固的气缸体瞬间被炸开一道裂缝,扭曲的活塞连杆像死蛇般瘫软出来,灼热的金属碎片四处飞溅,幸好有防护钢板阻挡。空气中弥漫开未完全燃烧的汽油味和金属摩擦的焦糊味。
“又……又爆了……”年轻的助手带着哭腔,近乎崩溃。这已经是第三十七次惨烈的失败。每一次爆炸,都意味着数周心血锻造的精密部件化为废铁,也无情地摧残着研究者的信心。
雷震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油污,走到那堆废铁前,沉默地蹲下,用手指触摸着气缸内壁因爆震产生的异常磨损痕迹。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他淹没。理论图纸来自院长(江辰)提供的“天书”般的概念,但具体到材料强度、油气配比、点火时机、散热效率……每一步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代价是无数次震耳欲聋的失败。
“院长,这‘火龙’……怕是真要变成烧钱的无底洞了。”连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开始动摇。
雷震子猛地站起,眼中火焰重燃:“闭嘴!蒸汽机之初,爆炸少了吗?院长说过,失败是成功的爹!爆一次,我们就知道一种不行的路子!记录数据!分析爆震原因!是材料不行,还是混合比不对,抑或是点火太早?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从废墟里找出真理!”
他的怒吼镇住了场面。团队重新聚集起来,围着残骸,激烈地讨论、测量、计算。那种不眠不休、与失败死磕到底的狠劲,正是江辰希望在这个新机构里培养出的“科研狼性”。他们知道,一旦成功,这台不用锅炉、体积更小、功率更强的“火龙”,将彻底取代蒸汽机,为帝国装上更强健的心脏。
二、色彩的战争:“霓裳”计划与试管中的奇迹
与“火龙”计划的粗暴轰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学部代号“霓裳”的合成染料实验室。这里安静得只能听到酒精灯燃烧的微弱嘶嘶声、玻璃器皿清脆的碰撞声以及研究人员压抑着的急促呼吸。
负责人是位名叫苏芷柔的女化学家,她心思缜密,对颜色有着近乎偏执的敏感。此刻,她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烧瓶漆黑粘稠的煤焦油蒸馏产物,滴入一个盛有透明溶液的锥形瓶内。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化学品味。
帝国的丝绸、棉布天下无双,但染料却长期依赖昂贵的天然植物(茜草、靛蓝)和矿物,颜色不稳定,产量有限,且被少数传统染坊垄断。院长提出的“从煤焦油这种工业废料中合成染料”的构想,初听如同天方夜谭。
失败是这里的常态。得到的往往是浑浊的沉淀、恶臭的废液,或是颜色黯淡根本无法使用的色素。嘲笑声从未停止:“祖宗传下的颜色用了千年,何必搞这些毒物?”
但苏芷柔不为所动。她相信院长指出的方向,相信分子结构变化带来的无限可能。她带领团队,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至极的提纯、反应、分离、测试。每一个微小的条件改变——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天傍晚,当她又一次将一种新制备的中间体加入反应液后,疲惫地靠在实验台边小憩。当她再次睁开眼时,夕阳的余晖正好透过窗户,照射在反应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