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镇的守军和百姓都看呆了。他们昨天才听说通州的部队要过来,本以为至少是几天后的事情,没想到今天下午,就看到整整一个师的精锐,如同天兵天将般从那个“铁龙车”里冒出来,然后又迅速消失在海上的舰队里!
这种恐怖的投送速度,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军队调动的认知。
辽东叛军的噩梦
几天后,当叛军首领还在和他的头目们饮酒作乐,盘算着帝国大军至少还需要半个月才能集结到位、并艰难地通过辽西走廊时,噩耗突然传来:
“报——!!!大王!不好了!海上……海上来了好多大船!已经登陆了!是华军的主力!打……打着张字帅旗!”
“放屁!”叛军首领惊得摔了酒杯,“怎么可能!他们难道是飞过来的不成?!”
然而,越来越多的探马带回了同样的消息。华军不仅登陆了,而且已经完成了集结,正朝着他们的老巢快速推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完全不像是经过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
叛军仓促应战。他们依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占据了一处险要山口,企图阻挡华军。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并且后勤极其充沛的帝国精锐。
华军甚至没有给他们太多固守的时间。炮兵观察员通过新配发的改进型“千里镜”,迅速测算出了敌军阵地的坐标。
随后,伴随着尖锐的呼啸声,华军的野战炮群发言了!经过铁路平稳运输的火炮,校准更为精准,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落在叛军的头顶上。紧接着,排着整齐队列的步兵开始推进,燧发枪的齐射声密集如雨。
叛军哪见过这种阵势?他们的士气在精准猛烈的炮火和步兵的稳步推进下迅速崩溃。试图发动反冲锋的骑兵,更是被华军阵中一种新式的、可以连续发射霰弹的“迅雷铳”(早期机关枪概念)成片扫倒!
战斗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屠杀态势。
从登陆到击溃叛军主力,收复失地,张崮仅仅用了五天时间。
当叛军首领被五花大绑地押到张崮面前时,他仍然满脸的难以置信和不甘:“不可能……你们……你们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会这么快?!”
张崮轻蔑地看了他一眼,指了指身后远处海平面上那依稀可见的运输舰烟柱,以及更远方那看不见的铁路线。
“蒙陛下天恩,帝国自有神兵天降之法。尔等螳臂当车,徒增笑耳。”
叛军首领面如死灰,彻底瘫软在地。他直到最后,也无法理解自己究竟败给了怎样一种可怕的力量。
朝野震动与未来的阴影
京津铁路和海运联动的首次实战应用,取得了空前成功。捷报传回北京,朝野震动。
那些曾经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彻底闭上了嘴巴,心中唯有震撼与后怕。皇帝的战略眼光,再次得到了毋庸置疑的验证。帝国的军事投送能力,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然而,在这辉煌的胜利背后,江辰却看到了新的隐患。铁路线固然强大,但也异常脆弱。一旦被破坏,其带来的后勤优势将瞬间化为乌有。
“传旨:成立‘铁路护卫部队’,专司铁路沿线安保,严防空袭(虽然目前几乎没有)和地面破坏!”
“命令工部,研究在关键桥梁、隧道处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
“另,‘夜不收’加强对铁路沿线地区的监控,特别是那些对新政不满的残余势力。”
帝国的闪电突击能力初露锋芒,但这柄利刃,也必将引来敌人更多的窥伺和针对。下一场战争,或许将围绕着这钢铁脉络的保卫与破坏而展开。新的挑战,已悄然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