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本被严格保密,只有江辰和少数几个负责接收译码的心腹(如李铁、韩明)掌握。并且约定,密码本需定期更换。
第三关,操作与训练。江辰挑选了十名头脑灵活、视力极佳、心理稳定的士卒,组成通讯班,由郑桦负责培训。训练他们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遮光板控制灯光闪烁,打出预定的信号;同时训练他们如何观察远方微弱的光信号,并记录下来。
最初的学习过程滑稽而痛苦。夜间,校场一角,通讯班的士卒们笨拙地操作着遮光板,灯光时明时灭,杂乱无章,活像一群瞎眼的萤火虫。观察者更是看得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长短。抱怨和嘲笑声四起。
江辰不为所动,坚持高强度训练。他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打得快、看得准的有赏,屡屡出错的重罚。甚至亲自上场示范,讲解技巧。
初试锋芒与实战检验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训练,通讯班终于勉强做到了能发送和接收简单的预置信号。
江辰决定进行一次实战检验。他派出一支小队,前往十里外的一处高地,携带一套通讯设备。自己则坐镇戍垒望楼,亲自观察。
夜幕降临。“发送:测试信号。数字:五、二、七。”江辰下令。负责发送的士卒深吸一口气,熟练地操作起遮光板。特制的油灯灯光,通过青铜镜的反射,形成一道微弱却集中的光束,射向远方高地。灯光有节奏地明灭着:长亮(代表五)…短暂熄灭…短短闪(代表二)…熄灭…长亮后接短短闪(代表七)…
望楼上,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望着十里外那片黑暗。那里,会有一点微光回应吗?
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就在众人几乎要放弃时,远处高地上,一点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光亮,以类似的节奏,闪烁了几下!
“收到了!他们收到了!”负责接收的通讯兵激动地低呼,迅速在纸上记下信号,译出:“收到。一切正常。”
成功了!虽然只是最简单的信号,虽然距离只有十里,虽然光线微弱到几乎难以分辨,但这意味着,超视距的即时通讯,在这个时代,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实现了!
望楼上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声。李铁、韩明等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兴奋。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命令可以瞬间传达,情报可以飞速汇聚,部队可以更灵活地协同!
孙昊也目睹了这一幕,他虽然看不懂信号的含义,但那有规律闪烁的远方光亮,以及江辰等人脸上的喜色,让他明白,这绝不是在玩闹。一种更深的不安攫住了他:这个江辰,不仅掌握着可怕的杀戮之力,竟然还在试图掌控战场的“耳目”!
意义与隐患
简易光学通讯系统的初步成功,其意义是革命性的。它极大地延伸了第一百人队的指挥和感知范围,使得江辰的合成战术有了更灵活施展的神经中枢。
然而,这套系统也极其脆弱。受天气(雨、雾、雪)、地形(障碍物)、光线(白天效果差)影响极大。信号传输距离有限,且存在被敌人截获和破译的风险。
江辰深知这一点。他下令通讯班继续强化训练,尤其是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同时,他开始着手设计更复杂的密码和更隐蔽的使用方式,比如在特定时间点才开启通讯,或者使用多个假信号迷惑敌人。
“简易电报”的出现,如同为第一百人队安装上了敏锐的神经末梢。但这神经是否足够坚韧,能否在未来的血火战场上有效运作,仍需实战的残酷检验。而新的技术和力量,也必将引来新的觊觎和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