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府里谁不知道,宝玉的婚事,老太太固然能做主,但王夫人这位亲生母亲的态度,才是至关紧要的。而王夫人属意谁,便是我们这些下人,也隐隐有所察觉。
薛姨太太是何等老练之人,岂会被一个小丫头问住?她立刻呵呵笑了起来,那笑声里充满了长辈对晚辈不懂事的宽容与调侃:“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轻轻巧巧一句话,便将紫鹃一片赤诚的关心,扭曲成了小女儿恨嫁的私心,逗得众人都笑起来。
紫鹃顿时红了脸,无话可对,只得啐了一口,转身跑了。
黛玉也笑骂:“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馆内气氛顿时又恢复了其乐融融。
薛姨太太四两拨千斤,便将那最尖锐的问题化解于无形。她绝不会去跟王夫人提此事,因为她心知肚明,她那位姐姐,心中属意的宝玉妻子人选,从来都是她的女儿薛宝钗。
她此刻在这里大谈“四角俱全”,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安抚黛玉,同时也在全了自家“宽厚”、“体贴”的名声。
这时,旁边那些有年纪的婆子们也凑趣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婆子们的话,道出了这府里许多下人的共识,他们都觉着宝二爷和林姑娘是天生一对。然而,她们看得见表面的般配,却看不透内里的权势权衡。
薛姨太太闻言,脸上笑容更盛,语气笃定地说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她只提老太太“必喜欢”,却绝口不提王夫人会如何。是啊,老太太自然是喜欢黛玉的,这谁都看得出来。可这桩婚姻,仅仅是老太太喜欢就够了吗?
薛姨太太这话,说得漂亮,却如同空中楼阁,虚飘飘没有根基。她深知关键在谁,却刻意回避,只拿出老太太来做挡箭牌,既全了场面,又丝毫不触及真正的核心矛盾。
我站在芭蕉树下,凉意透过薄薄的鞋底渗上来。馆内的笑声阵阵,温暖而喧闹。可我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底蔓延开。
这番看似热心肠的“提亲”,从头至尾,不过是一场精妙的语言游戏。
薛姨太太用温情脉脉的言语,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幻梦,安抚了黛玉可能因薛蟠之事而起的不安,彰显了薛家的“善意”和“通达”,却唯独,没有给出任何一点实际的承诺,反而轻轻巧巧地,将紫鹃那一点试图寻求确定的努力,彻底地挡了回去。
这深宅大院里的水,实在太深了。
真心,往往被当作玩笑;而玩笑背后,却可能藏着最冰冷的算计。
只盼林姑娘沉浸在这短暂的温馨里,莫要细想,一想,便是无边无际的惘然与凉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