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为贾母添茶,忽听她老人家笑道:去把咱们的宝玉叫来,让这四位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众媳妇忙应声而去。不过半刻功夫,就见宝玉被众人簇拥着进来。他今日穿着件月白绫袄子,外罩石青缂丝坎肩,发束金冠,步履生风地走进来。
那四个甄家妇人一见,忙不迭地起身,个个面露惊诧。为首的妇人笑道:真真吓了我们一跳!若是在外头遇见,只怕要以为是我们家的宝玉赶着进京来了。
说着,四人都围上前来,这个拉手,那个理鬓,问长问短。宝玉虽有些诧异,却仍含笑问好,礼数周全。
贾母笑问:比你们家的长得如何?
李纨等人笑道:方才四位妈妈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
哪有这样巧事。贾母抿了口茶,大家子的孩子,再养得娇嫩,除了面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
这时,我注意到迎春悄悄往帘后挪了挪身子。今日她特意打扮过,却偏要躲在暗处,倒像是怕人注意到似的。
那四个妇人又细细打量宝玉,笑道:模样是一样,淘气也一样。不过我们看来,这位哥儿的性情却比我们家的好些。
贾母挑眉:怎见得?
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那妇人道,我们家的那个,若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话未说完,李纨、探春等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贾母也笑道:我们宝玉见了外人,也是要讲礼数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断不容他刁钻去。
我悄悄看向宝玉,见他正偷偷朝黛玉使眼色。黛玉却只垂眸拨弄着裙上的流苏,恍若未觉。
那妇人又道:虽说两个孩子相貌相似,可我们家的更任性些。有时说些大人想不到的话,行些大人想不到的事,老爷太太恨得无法。
正说着,外头传来通报:太太回来了。
王夫人款步进来,先给贾母请安。那四个妇人忙又行礼。我见王夫人今日特意穿了件绛色万字不断头纹样的褂子,显得格外庄重。
孙家太太今儿可好?贾母忽然问王夫人。
王夫人含笑回道:好得很。还问起二姑娘呢,说前儿送去的绣活精致得很。
迎春闻言,头垂得更低了。我忽然想起前几日看见她在灯下绣一对鸳鸯枕套,当时还以为是给自个儿用的,现在想来,怕是给孙家准备的嫁妆。
那四个甄家妇人交换了个眼色,为首的笑道:原来二姑娘的女红这般出色。
王夫人意味深长地看了迎春一眼,道:这孩子性子静,就爱做些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