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收拾着碗筷,外头雪光映得窗纸透亮。贾母扶着鸳鸯进来,屋里顿时静了下来。她径直走到惜春画案前,手指轻轻抚过未干的墨迹。
“不管天冷天暖,你只管画去。”贾母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年下若实在完不成也就罢了。唯独昨日琴丫头折梅的景致,要一笔不错地添上。”
惜春执笔的手微微一颤,画纸上众姊妹的眉眼尚在朦胧中。我瞧见她目光在黛玉的轮廓上停留良久,才缓缓落笔。
李纨忙打圆场:“让四妹妹静静心,咱们且猜谜取乐。”
探春推着李纨笑道:“大嫂子昨夜说要编四书谜的,快说来听听。”
“‘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李纨话音未落,湘云便抢着道:“‘在止于至善’!”
宝钗轻轻摇头:“云儿再细想想‘世家传’三字的深意。”
黛玉原本倚窗观梅,这时转过头来,眼波流转间轻声道:“莫不是‘虽善无徵’?”
众人抚掌称妙。我添茶时瞥见惜春怔怔望着画中黛玉的衣带,朱砂笔在指尖转了几转。
“‘一池青草草何名’?”李纨又出一题。
湘云急急道:“定是‘蒲芦也’!”
这时宝玉蹦跳着进来,发梢还沾着雪珠。他凑到画案前惊呼:“四妹妹把林妹妹画得真像!”
贾母闻言走近细看,忽然对鸳鸯低语:“明日进宫赴宴,把前儿北静王府送的那对翡翠玉镯找出来。”
王夫人正巧进来听见,脸色微沉:“老太太又要赏人?那镯子原是......”
“我自有主张。”贾母打断她,转而笑道,“纹儿绮儿也编了谜?”
李纹出“水向石边流出冷”,探春猜是“山涛”;李绮的“萤”字谜被宝琴猜作“花”字。黛玉掩口轻笑:“妙极,萤本是草化。”
宝钗温声提议:“这些虽雅,不如做些俗物谜,更能雅俗共赏。”
湘云立即拍手:“我编了支《点绛唇》——”
说着便念:“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猜和尚道士,独宝玉笑道:“定是耍的猴儿!”湘云说末句“后事终难继”指猴儿剁尾,满屋笑倒。
我见惜春悄悄在画中黛玉裙边添了支红梅,那姿态竟与昨日宝琴折梅时有七分相似。
宝钗念出谜面时,声音格外清越: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众人正猜着,窗外忽然传来马蹄声。鸳鸯掀帘回报:“北静王府送年礼来了,特意指明有给林姑娘的雪蛤膏。”
贾母笑意深了些:“难为他们惦记。”转头见黛玉低头绞帕子,又道,“玉儿过来试试这镯子。”
王夫人忽然插话:“宝丫头也试试,你戴翡翠最是端庄。”
宝钗尚未答言,宝玉已抢过玉镯给黛玉戴上:“林妹妹戴着果然好看!”
这时宝玉念出他的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欷歔答上苍。”
黛玉轻声对了个:
“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见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我注意到贾母看着黛玉腕上玉镯,眼里闪过深思。告退时,我听见贾母对鸳鸯叹息:“......眼见这府里一日不如一日,总要给玉儿寻个妥帖的归宿。”
经过画案时,见那幅未完成的《大观园行乐图》上,众姊妹环绕嬉戏,独黛玉衣带当风,似要乘风归去。窗外暮雪又起,梅影渐渐模糊在暮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