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81章 市长亲临,锋芒初露

第81章 市长亲临,锋芒初露(1 / 2)

初秋的阳光,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暖意,洒在青石镇郊外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彩旗招展,红色的巨幅标语从临时搭建的舞台两侧垂下,上面用烫金大字写着“热烈祝贺榕城秦氏服饰(青石)生产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圆满成功”。几台崭新的挖掘机,被好事者系上了大红花,像一排等待检阅的钢铁巨兽,看着有几分滑稽,又有几分庄重。

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腥味和鞭炮燃尽后的硝烟味,混杂着一种名为“希望”的亢奋气息。

刘镇长今天特意梳了个油光锃亮的分头,身上的西装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站在签到台前,脸上的笑容从早上七点开始,就没收回去过。他握着每一位来宾的手,无论是县里的科长还是隔壁村的村长,都热情洋溢,仿佛他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陈默站在不远处,和秦雪并肩而立。秦雪今天换下了一贯的职业套装,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米色长裙,优雅中透着干练,成了这片工地上最亮丽的风景。

“你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秦雪侧过头,看着陈默平静的侧脸。

“该紧张的不是我。”陈默的目光扫过舞台上那排空着的贵宾席,“该紧张的,是那些等着向领导表功的人。”

秦雪扑哧一笑,风情万种。她知道陈默说的是刘镇长。自从赵立新的事情之后,刘镇长对陈默的态度就变得异常复杂,既倚重,又防备,像是在跟一个披着羊皮的狮子打交道,浑身不自在。

上午九点整,几辆黑色的奥迪车准时驶入会场。刘镇长脸上的笑容瞬间提升了一个亮度,几乎有些晃眼,他连忙带着一众镇领导小跑着迎了上去。

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县长张子扬,他快走几步,亲自拉开了后一辆车的车门。一只擦得锃亮的皮鞋踏出,紧接着,一个身形微胖,面容威严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榕城市主管招商引资的副市长,李建国。

李市长要来的消息是昨天半夜才最终确定的,这让整个县里和镇里都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让刘镇长的腰杆挺得比平时更直了。市领导亲临一个乡镇项目的奠基仪式,这是何等的殊荣,是足以在年终总结报告里大书特书的政绩。

简单的寒暄过后,一行人被簇拥着走上舞台。

李市长居中,张县长和秦雪一左一右,刘镇长则站在张县长旁边,再往外,才是陈默。这个站位,精准地体现了官场和商场上的层级与亲疏。

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刘镇长慷慨激昂地致了欢迎词,张县长高屋建瓴地做了重要讲话,秦雪作为投资方代表,也发表了简洁而精彩的发言。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气氛热烈而祥和。

轮到项目介绍环节,按照原计划,本该是刘镇长上台,拿着秘书写的稿子,照本宣科地念一遍。

可就在主持人准备报幕的时候,一直安坐着的李市长,忽然抬了抬手。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李市长没有拿话筒,但声音清晰地传遍了前排:“张县长,官样文章就免了。我今天来,不是来听报告的,是来看实际东西的。这个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听说只用了一个多月,县里和镇里都做了大量工作。我想听听,具体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还有,项目未来的规划是什么,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要空话,我要听数据。”

一番话,绵里藏针,直接打乱了刘镇长的所有准备。他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准备好的稿子里,全是“高瞻远瞩”、“大力支持”之类的空话,哪有什么具体数据和问题剖析。

张县长也是一愣,但他反应极快,立刻笑着接过话头:“李市长您真是务实!要说对这个项目最了解,最清楚其中细节的,还得是具体负责的同志。刘镇长,让你们镇负责这个项目的同志,来给李市长做个汇报吧。”

张县长嘴上说着“刘镇长”,眼睛却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陈默的方向。

刘镇长心里咯噔一下,他哪里不明白张县长的意思。可让他当着市领导的面,承认自己这个镇长还不如手下一个科员清楚情况,那张老脸往哪儿搁?

就在他迟疑的这几秒钟,张县长已经直接点了将。

“青石镇的陈默同志在吗?你来,给李市长和各位来宾,详细汇报一下。”

刹那间,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舞台边缘那个一直沉默着的年轻人身上。

陈默没有丝毫的意外或紧张,仿佛早就料到了这一刻。他从容地走到舞台中央,没有拿任何讲稿,只是对着话筒试了一下音,然后向着台下的领导和来宾,微微鞠了一躬。

“李市长,张县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青石镇的陈默,也是服装厂项目落地工作的全程跟进人。”

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声音沉稳,不卑不亢。

“按照李市长的指示,我就不念稿子了,用几组数据,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个项目。”

李市长原本有些靠后的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第一组数据,是‘效率’。从秦总第一次来青石镇考察,到今天项目奠基,我们总共用了42天。在这42天里,我们完成了项目选址、土地勘测、三通一平、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评初审等17项前期工作。其中,最耗时的土地性质变更,我们只用了12天,这得益于县国土局的并联审批机制,为我们节省了至少20个工作日。”

他没有提任何人的功劳,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数据,但“效率”二字,却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