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定策四管欲齐下(2 / 2)

“全都要?”皇甫嵩一怔,有些不解。卢植和荀彧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不错!”刘宏斩钉截铁,他的手指在虚空中有力地点下,仿佛在勾勒一个宏大的蓝图,“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其爆发后被动扑救,而是要主动‘釜底抽薪’!将这足以倾覆我大汉社稷的熊熊烈焰,从根本上掐灭!”

他踱步回到座位前,却没有坐下,而是双手撑在案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既然病症已明,那就数管齐下,内外兼治!朕意已决,就此确立四大方略,同步推进,不容有失!”

“其一,经济改革以安民!”刘宏的目光首先投向荀彧和卢植,“此为根基。立即重设并强化‘均输平准署’,由朝廷掌控关键物资流通,打击奸商囤积,平抑物价,首要稳定粮价,让百姓能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同时,在皇庄及北疆新附屯田区,大力推行‘限田令’与‘假民公田’,将无地流民安置下来,给予土地、种子、农具,使其成为安居乐业的编户齐民,而非张角可随意蛊惑的流民!此事,文若(荀彧),你与子干(卢植)先生,会同大司农,立即拿出详细章程,糜竺可参与其中,以其货殖之才,务求实效!”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命:“臣遵旨!均输平准可解燃眉之急,假田安民可固国之根本。臣会即刻厘定细则,确保政令通达,惠及于民。”卢植也郑重拱手:“老臣必竭尽所能,厘清田亩,使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刘宏点头,目光转向皇甫嵩,但话语的内容却让这位将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二,吏治整饬以立威!光有善政不够,必须有清廉高效的官吏执行,且有雷霆手段清除那些趴在百姓、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蛀虫!”他的声音带着冷意,“朕要设立‘御史暗行’,直属朕躬,不受三省六部节制!授予其密查、直奏、乃至有限度先行处置之权!他们将是朕的眼睛,是朕的利剑,深入州郡,专司纠劾贪腐,打击豪强与劣吏勾结!首批目标,就选那些民愤极大、证据确凿者,如那清河张氏之流,要以迅雷之势,抄家问斩,将其罪状公之于众!以此立威,震慑天下魑魅魍魉!此事,皇甫将军,你的北军,需为暗行之后盾,必要时,提供武力支持,确保政令畅通,无人敢抗!”

皇甫嵩闻言,精神一振,这无疑是给了他一个更广阔、也更符合他刚直性格的舞台。他肃然抱拳,声如洪钟:“臣,皇甫嵩,领旨!必以军中法度,助陛下肃清寰宇,还吏治以清明!”他明白,这不仅仅是杀人,更是为新政扫清障碍,其意义不亚于一场大战。

“其三,”刘宏的目光变得幽深,仿佛穿透了宫殿的阻隔,看到了那隐藏在民间的巨大阴影,“情报渗透以乱敌!张角及其党羽,绝非铁板一块。利用我们已安插的密探,以及……宦官中某些尚可利用的关系,”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芒(张让等人尚不知自己已被视为棋子),“在太平道内部,给朕散布流言,制造猜忌!质疑张角的‘仙术’,离间其与兄弟、与各方渠帅的关系!必要时,可抛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据点,让地方官府去清剿,既打击其气焰,更加深其内部的不信任!朕要让他们未战先乱,指挥失灵!”

这一点,主要由刘宏直接掌控的暗行系统执行,他看向虚处,仿佛在对那些无形的力量下令:“此事,务须隐秘,务求精准。朕要看到太平道内部人人自危,互相猜忌的那一天。”

最后,刘宏的目光回到了卢植身上,语气稍缓,却同样坚定:“其四,宗教管理以争心!太平道能以符水聚众,无非是利用了百姓的无知与绝望。那我们就与之争夺民心!太医署要出面,揭露其符水治病的虚妄与危害!伯喈先生(蔡邕)等海内大儒,要着书立说,批驳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妖言,大力宣扬‘汉承火德,天命仍在’!朝廷要在各地扶持正信,或开设义塾,传播圣贤之道,或由官府组织施医赠药,让百姓知道,能救他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黄天,而是实实在在的王法与仁政!你等文教之士,当为此事先锋!”

卢植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他拱手道:“陛下思虑周详,老臣佩服。正本清源,教化民心,确是根本之策。臣会与蔡中郎等人,尽快拟定方案,从经义、医道、民生多管齐下,必不使妖言专美于前!”

四大方略,经济、吏治、情报、思想,被刘宏清晰地道出,构成了一个立体而系统的“釜底抽薪”战略。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镇压或缓慢的改革,而是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总体战。

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沉重、分歧,逐渐转变为一种目标明确后的凝重与激昂。

刘宏站直身体,环视三位股肱之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如同金铁交鸣:“四项方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安民,乃夺其根基;吏治立威,乃扫清障碍;情报乱敌,乃削其战力;宗教争心,乃毁其大义!四管齐下,朕要看那张角,如何还能掀起滔天巨浪!”

他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顿地命令道:“诸卿,即日起,各司其职,依策而行!朕予尔等全权,遇事可临机决断,但务必雷厉风行,不得有误!朕,在这洛阳宫中,等着看尔等建功,等着看这大汉天下,拨云见日!”

“臣等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三人齐齐起身,躬身领命,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量。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针对太平道的斗争,更是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前所未有的宏大改革序幕。

会议结束,卢植、荀彧、皇甫嵩三人带着沉重的使命和激昂的情绪,匆匆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秘阁外的夜色中。他们需要立刻去部署,去调动资源,去将皇帝这宏大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一道道具体的政令和行动。

刘宏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一人,重新走回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图上山川河流、州郡城池,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他仿佛能看到,在荀彧和卢植的推动下,均输平准的车辆开始奔驰,流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播种下希望的种子;能看到皇甫嵩的利剑出鞘,御史暗行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于州郡之间,一个个贪官豪强在雷霆之威下伏法;能看到无形的谣言和猜忌,在太平道内部如瘟疫般蔓延;也能看到蔡邕等人的文章,如同星星之火,在民间点燃理性的光芒……

他的计划已然铺开,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着太平道,向着帝国的沉疴,笼罩而去。

然而,就在这战略初定的时刻,刘宏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心中掠过一丝隐忧。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个即便在黄巾之乱后,依然如同附骨之疽般存在的庞大宦官集团。张让、赵忠……这些人,如今在干什么?他们在这盘大棋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自己利用他们传递假情报,他们是真的毫无察觉,还是……将计就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宏凝视着地图上洛阳的位置,低声自语,眼神深邃如渊,“这‘釜底抽薪’之策,抽的是张角之薪,又何尝不是……但愿,不要逼朕,行那最后一步……”

殿外,夜色更浓。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已在未雨绸缪中,悄然酝酿。而风暴的中心,这位年轻的帝王,他的目光已然越过了即将到来的平叛,投向了更远处,那权力格局最终洗牌的深水区。悬念,如同这深宫的夜色,沉沉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