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孟德献火攻奇策(1 / 2)

洛阳,讲武堂。

巨大的沙盘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北疆的烽火与黄沙,似乎透过门窗的缝隙,侵染了此间的空气。沙盘之上,阴山山脉蜿蜒如龙,草原、荒漠、河流、城池被精巧地塑形标注,代表汉军与鲜卑部队的各色小旗犬牙交错,直观地展现着前线僵持而胶着的态势。数十名讲武堂学员以及被紧急召回的几位前线中级将领围拢在沙盘周围,目光聚焦在主持今日兵棋推演的少年天子刘宏身上。他们的眉头紧锁,显然,沙盘上代表的局势,不容乐观。

刘宏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六百里加急送来的皇甫嵩军报。他没有直接宣读,而是将其中的关键信息,转化为沙盘上的调动。

“据皇甫将军最新军报,”刘宏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格外清晰,他移动着几面代表鲜卑部队的、绘有狼头的黑色小旗,“鲜卑主力,在檀石槐指挥下,避开了我军在雁门、云中正面的锋芒,其大部精锐,似有向西北方向,阴山以北的‘野马川’一带集结的迹象。”

他将几面黑色小旗密集地插在沙盘上标有“野马川”字样的广阔草原区域。

“野马川,水草丰美,地域开阔,极利骑兵驰骋。檀石槐选择此地,意图很明显,”刘宏目光扫过众人,“是要发挥其骑兵优势,迫使我军与其在草原上进行主力决战!”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然,我军新成,虽经整训,装备革新,但若在如此开阔地带与数十万鲜卑铁骑正面硬撼,胜负…犹未可知。即便胜,亦恐是惨胜,元气大伤。”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如何在草原上,以汉军之长,克胡骑之利?如何在避免正面消耗的情况下,给予鲜卑主力致命一击?

室内陷入了沉默。学员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提出的方案无非是“深沟高垒,步步为营”、“断其粮道,疲敌扰之”或是“寻找战机,诱其分兵”等常规策略。这些策略稳妥,但似乎都难以在短期内打破僵局,也无法保证能对集结状态的鲜卑主力造成毁灭性打击。

刘宏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他知道,常规的思维,无法破解眼前的困局。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了站在前排,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沙盘边缘敲击的曹操。

“曹议郎,”刘宏点名道,“你似乎有所思,何不言之?”

曹操猛地从沉思中惊醒,他深吸一口气,出列拱手,眼中闪烁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谨慎的光芒:“陛下,诸位同僚。常规战法,固然稳妥,然欲破此僵局,或需…行非常之策!”

“哦?何为非常之策?”刘宏饶有兴趣地问道。

曹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上前一步,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那片代表“野马川”的区域,声音陡然提高:“诸位请看!野马川,此时正值夏末秋初,草长莺飞,遍野枯黄之季!此乃天赐之‘引火物’也!”

“火?”众人一愣,随即哗然!

“孟德兄,你是说…火攻?”一名学员惊呼,“草原地势开阔,风向难测,一旦用火,若风向逆转,岂非引火烧身?”

“是啊,况且鲜卑人逐水草而居,营地分散,纵火之效,恐怕有限…”

质疑声此起彼伏。火攻并非什么新奇战术,但其在开阔草原上的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面对质疑,曹操没有丝毫慌乱,他显然对此策深思熟虑。他转向刘宏,恳切道:“陛下,诸位所虑,正是此策成败之关键!然,操所言火攻,非是盲目纵火,而是‘因势利导,精准发难’!”

他拿起几根代表风向的小旗,开始在沙盘上演示:

“其一,天时!需精选时机!草原之风,虽看似无常,然据古籍记载及边民经验,野马川一带,夏秋之交,午后常起西北风,风力强劲而稳定!我军若能准确把握此风起之时,则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可定向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