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芜湖军器监,‘火龙’计划优先级提至最高!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蒸汽机车与轮船之研发!朕要在三年内,看到能于铁轨上牵引万钧的机车,看到能于逆风中破浪前行的轮船!”
“命龙江、福州、夷洲船厂,在全力建造‘镇远’级战舰之间时,成立‘新舰设计坊’,集中最优工匠,基于‘先驱’号之经验,设计下一代主力战舰!要求:更大、更快、更坚、火力更强!”
一道道命令,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战局,而是着眼于帝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长远发展。林默要以举国之力,打造一个陆上四通八达、海上劈波斩浪的超级帝国!
帝国的战争机器,并未因战略调整而减速,反而以一种更加深沉、更加磅礴的方式全速运转起来。
广袤的帝国疆域内,更多的民夫被征调,投入到新的驰道建设中。格物院的勘测人员跋山涉水,规划着最优路线。芜湖军器监深处,蒸汽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匠人们围绕着巨大的原型机,攻克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而在遥远的南洋,帝国舰队也并未消极防守。在林默的授意下,南洋都督府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前沿存在”策略。以夷洲和望海堡为基地,派出由数艘“镇远”舰组成的巡逻分舰队,定期在南洋群岛西部海域巡弋,展示力量,搜集情报,并伺机打击科泽科德方面的小股船只和贸易线,不断给对方放血,使其无法安心积聚力量发动大规模报复。
同时,暗影卫对科泽科德的渗透也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商人、探险家(实为间谍)被派往印度洋方向,试图摸清科泽科德的政治结构、军事部署、经济命脉,以及其与周边其他势力的关系。
这是一场比拼国力、比拼耐力、比拼创新能力的长期竞赛。
澄心堂内,林默看着各地送来的、关于驰道进度、蒸汽机突破、新舰设计图的奏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如释重负的神情。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但也最稳妥的道路。
铁轨在内陆延伸,象征着帝国根基的巩固;波涛在海外激荡,预示着帝国未来的方向。
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掠过帝国纵横交错的(规划中)驰道网络,掠过正在船厂孕育的新一代巨舰,最终定格在科泽科德的位置上。
“时间,站在帝国这一边。”林默低声自语,眼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待我铁轨贯通南北,火龙咆哮于野,新舰纵横于海之时,便是与你科泽科德,乃至与这整个世界,清算总账之日!”
帝国的车轮,正沿着铁轨与波涛,坚定不移地驶向一个由它自己定义的未来。而林默,便是那个为这辆巨轮注入无尽动力,并牢牢掌控着方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