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初步交锋(1 / 2)

民国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晌午。仙霞岭“黑龙潭”谷口,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第三战区长官部派来的“点验组”一行百余人,装备精良,军容严整,与周围伤痕累累、衣衫褴褛的联合部队官兵形成了鲜明对比。领头的上校军官名叫胡琏,面色冷峻,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不容置疑的倨傲。他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潭水,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是例行公事?是重庆的关怀?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

宋希濂、周明远、刘久山、陈致远、张云鹤、赵锡田等核心将领,在谷口列队迎接。新四军代表李明和“暂编第九旅”旅长王传魁则避而不见,隐在远处观察。

胡琏上校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上前,草草回礼,目光扫过宋希濂等人疲惫而警惕的面孔,又掠过远处隐约可见的新四军旗帜和王传魁部杂乱的营地,鼻翼微不可察地哼了一声,扬了扬手中的公文:“宋师长,奉第三战区顾长官钧旨,特来点验你部人员、装备、弹药存耗,并传达上峰重要指令。请即刻集合部队,接受点验!”

张云鹤脾气火爆,闻言就要发作,被赵锡田死死拉住。

宋希濂面色平静,不卑不亢:“胡参谋长远来辛苦。只是,我部刚与日寇血战方歇,伤亡惨重,官兵疲惫,阵地尚需清理,伤员亟待救治。是否容宋某稍作安排,再行点验?”

胡琏冷笑一声,语气强硬:“宋师长!军令如山!点验是战区长官部了解部队实情、筹划补给配发的依据!延误点验,就是贻误军机!莫非……贵部有什么难言之隐,怕被上峰知晓?”话语中的暗示,如同针刺。

周明远上前一步,沉声道:“胡参谋长大可明察!我部自天目山转战至此,历经大小数十战,歼敌无数,自身伤亡亦重,天地可鉴!今日点验,正好让长官部知晓我部将士是如何在弹尽粮绝之境,与敌血战到底的!只是,希望点验之后,答应我部的粮弹补给,能尽快到位!”这话软中带硬,既表明了情况,又点出了关键。

胡琏眼角抽搐了一下,似没料到对方如此直接,哼道:“补给之事,点验之后自有公论!现在,请集合部队!”

对峙片刻,宋希濂心知无法硬抗,深吸一口气:“既如此,请胡参谋长及点验组各位,随我入谷。云鹤,锡田,集合能行动的官兵,接受点验!明远,安排好伤员,不得惊扰!”

“是!”

点验组被暂时安置在谷中一处相对完整的营房休息。指挥部岩洞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张云鹤一拳砸在桌上,低吼道:“妈的!这是什么点验?分明是来找茬的!看那姓胡的嘴脸!肯定是重庆那边听了谗言,想来缴我们的械!”

刘久山伤口疼得龇牙咧嘴,也怒道:“就是!早不来晚不来,鬼子刚被打跑,他们就来了!还带着这么多兵,想干什么?”

赵锡田比较冷静:“点验是假,试探是真。一是看我们还有多少实力,二是看我们和新四军、王传魁部到底什么关系。补给是诱饵,逼我们就范才是真。”

陈致远分析:“胡琏此人是顾祝同的亲信,以顽固反共着称。他此行,必是带着‘清共’或‘收编’的指令而来。我们与新四军、王传魁部同处一谷,是他最好的借口。”

李慕华担忧道:“点验过程中,他们肯定会百般挑剔,甚至故意激怒我们,寻找动武的借口。我们弹药奇缺,官兵疲惫,若起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王民生更急:“粮食只够今天了!他们要是卡着补给,咱们就得活活饿死!”

徐锐提醒:“内部需高度警惕,防止点验组暗中接触、收买或威胁我方动摇分子。”

众人意见纷纭,焦点是如何在弱势下应对这次充满恶意的点验。

宋希濂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地图,大脑飞速运转。硬顶?实力不济,授人以柄。完全服从?无异于任人宰割。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护尊严和独立,又能暂时稳住对方、争取时间的办法。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决然:“躲不过,就面对!但要讲究策略!”

他部署道:“一、外松内紧,有限度配合点验:部队按命令集合,但重武器和核心弹药库位置严格保密。人员名册可以提供,但只报现有战斗人员,伤员、后勤单独造册。对方若问及与新四军、王传魁部关系,统一口径:抗日友军,临时协同作战,互不隶属!”

“二、争取时间,以拖待变:周政委,你主要负责与胡琏周旋,强调我部困难,催促补给。同时,秘密联系李明和王传魁,通报情况,希望他们能在外围施加压力,但暂时不要与点验组发生直接冲突。”

“三、内部紧急动员,防备不测:张团长,赵团长!集合时,官兵携带武器,但子弹退膛,以防对方突然发难。暗中部署机警连队,控制谷口要道和指挥部周边。高队长,‘猎影’队化装潜伏,密切监视点验组一举一动,特别是其通讯人员!”

“四、准备后路:秘密制定紧急疏散方案,万一对方强行缴械,部队如何向野人岭深处转移。伤员安置点要绝对保密。”

“同志们!”宋希濂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凶险程度不亚于面对鬼子!我们要忍辱负重,争取时间,等待转机!执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