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南来的风(2 / 2)

宋希濂坦诚相告,介绍了当前面临的日军封锁、物资短缺、汉奸骚扰等困境,也表达了扎根天目山、长期抗战的决心。

陈嘉庚听罢,肃然起敬:“将军壮志,令人钦佩!然孤军悬于敌后,非长久之计。陈某此次回国,亦受侨胞重托,欲在国内寻求可靠之抗日力量,建立一条稳固之援助通道。天目山位置关键,若将军能在此站稳脚跟,则可成为联络华中、浙西乃至南方的枢纽!届时,侨胞援助,方可源源不断!”

宋希濂心中一动,这与“戚七”所言不谋而合,但陈嘉庚代表的是光明正大的爱国力量,根基更深。“先生之意,宋某明白。然目前敌强我弱,开辟稳定通道,谈何容易。”

陈嘉庚压低声量:“此事需从长计议。陈某在沪、港、粤有些许人脉,或可设法打通关节。但需贵部在此不断壮大,展现出足以牵制日军的价值,陈某在外奔走,方有底气。此外……”他话锋一转,“听闻贵部与一股自称‘戚七’的势力有所接触?”

宋希濂目光一凝,坦然道:“确有接触,得其些许援助。但对其根底,知之甚少。”

陈嘉庚沉吟道:“‘震旦堂’……陈某略有耳闻,背景复杂,能量不小,然其行事诡秘,目的难测。将军与之交往,需持重。侨胞援助,乃堂堂正正之阳谋,愿为将军坚实后盾!”

这番话,既表明了合作意愿,也暗含了对“戚七”势力的警惕,更点明了天目山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宋希濂深感此行不虚,不仅获得了宝贵物资,更与一股强大的爱国力量建立了直接联系。

上海,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接到了一系列坏消息:“樵夫计划”失败,宋希濂部获得不明援助(指陈嘉庚物资,日军尚未知详情),活动似乎更加活跃。

“八嘎!这个宋希濂,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天目山!必须拔掉他!”松井石根暴怒,“命令浅野的‘木槿’部队,限期一个月,肃清天目山之敌!同时,命令特高课,加大对沿海走私渠道的打击,特别是通往浙西山区的路线!我要饿死他们,困死他们!”

一份更严酷的围剿命令,传向了天目山前线。

陈嘉庚的到访和厚赠,像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望天台根据地(经过适当简化处理)。将士们得知海外侨胞如此支持,士气大振!珍贵的药品立即被用于救治伤员,新式装备配发到精锐部队,战斗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宋希濂沟通系统,发现因获得重大外援、极大提振士气,“根据地稳固度”和积分再次大幅增长。他利用积分,兑换了一批“山地负重外骨骼(试验型)”(可小幅提升士兵负重和山地机动能力)和“高级密码本破译线索”(针对日军新更换的密码),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傍晚,陈嘉庚一行人在严密护送下,悄然离开天目山,踏上归程。临行前,他紧握宋希濂的手:“宋将军,保重!海外侨胞,期盼捷报!援助之事,陈某必竭力促成!他日通道若通,必是将军建奇功之时!”

送走陈嘉庚,宋希濂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和责任感。然而,几乎同时,李慕华收到“暗桩”急报:昨日有陌生人在镇上打听陈嘉庚一行的去向,形迹可疑!

“看来,有人不想看到我们得到外援啊。”宋希濂目光冰冷,“命令高天亮,加强对外围通道的监控,特别是通往南面的山路!‘猎影’小组,扩大搜索范围,务必找出这些‘尾巴’!”

温暖的“南风”刚刚吹过,阴冷的“暗箭”已然袭来。

夜色深沉,冬雨淅沥。宋希濂站在指挥部地图前,目光深邃。陈嘉庚的到来,打开了新的局面,但也带来了更高的期望和更复杂的挑战。与侨胞的合作,是光明大道,但需要实打实的战绩来支撑。而“戚七”背后的“震旦堂”,依旧神秘莫测,是友是敌,尚难断言。暗处,日军的围剿步步紧逼,汉奸“柴爷”如毒蛇潜伏。

天目山这盘棋,因为“南来的风”,增添了新的变量,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下一步,是继续稳固防御,还是主动出击,打破封锁,用战绩回应侨胞的期望?而远方,武汉会战的阴云正在聚集,全国的抗战形势将如何发展,也深深影响着这片山林的命运。

雨丝敲打着窗棂,仿佛在催促着答案。宋希濂知道,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