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低声道:“大佐阁下,是否暂停进攻,重新评估?支那军似乎获得了某种补充,士气有所恢复。我军连续作战,亦感疲惫,补给线也受到游击队骚扰。”
浅野沉默良久,不甘地一拳砸在桌上:“命令部队,暂取守势,加固现有阵地。炮兵进行骚扰性射击。航空兵加强侦察!同时,急电上海司令部,请求增派特种作战专家,并调派空军力量,对天目山可疑区域进行更猛烈的轰炸!我要困死他们!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日军的攻势,因初战受挫和“影”队失利而暂时放缓,转为更注重封锁和消耗的战略。
表面的战事稍缓,但暗处的较量并未停止。高天亮的“猎影”小组继续在山中清剿“影”队残存人员,小规模交火时有发生。日军也派出了更多侦察机,频繁掠过天际。
李慕华的监听部门发现,除了日军和“戚七”方面的信号外,那个神秘的、使用特殊密码的信号再次短暂出现,内容依旧无法破译,但发射源定位似乎更靠近天目山主峰区域。
“师座,”李慕华报告,“这个‘第三方’信号还在活动,而且似乎在向我们靠近。其意图不明,是敌是友,难以判断。会不会与‘戚七’有关?还是……真正的‘黄雀’在后?”
宋希濂沉吟道:“继续密切监视,但不要主动招惹。当前首要任务是巩固与‘戚七’的合作,应对日军的封锁。这个谜团,暂时放一放,但要保持最高警惕。”
天目山的局势,因“戚七”的介入而出现转机,但水下依旧暗流涌动,隐藏着未知的风险。
午后,李慕华收到“戚七”方面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第一份情报:日军“木槿”部队因伤亡和补给问题,短期内(约五至七日)无力组织团级以上规模进攻,但其指挥部正计划调动驻杭州的航空兵部队,加强对天目山腹地,特别是疑似指挥部和粮秣储存点的轰炸。轰炸可能在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开始。
这份情报非常及时和具体!宋希濂立即下令:各部队做好防空隐蔽,重要物资立即向备用隐蔽点转移,对空观察哨加倍。这份“投名状”般的诚意,初步证实了合作的价值,也让大家对几天后的物资交付充满了期待。
获得了喘息之机,宋希濂下令各部抓住时机,开展针对性练兵。炮兵连抓紧熟悉新到的60迫击炮(系统装备,已“到位”),演练快速架设和转移。步兵分队加强山地攻防演练,特别是小分队游击战术和步炮协同。高天亮的“猎影”小组则总结反特作战经验,传授伪装、侦察和反侦察技巧。整个根据地呈现出一种大战间歇期特有的、紧张而有序的临战氛围。
夜幕降临,宋希濂独自登上师部附近的制高点,眺望四周。日军阵地的篝火在远山如鬼火般闪烁。得到“戚七”援助的希望确实带来了曙光,但他内心清醒地知道,这曙光依然脆弱。日军的封锁仍在,那个神秘的第三方信号依旧是个隐患,“戚七”背后的真正目的和政治背景也如迷雾般笼罩未来。天目山的生存之战,远未结束。
他抬头望向东南方向,那里是南京。国都沦陷的悲恸依旧刻骨铭心。他知道,他在这里坚持下去,不仅仅是为了这支部队的存亡,更是为了在那片无尽的黑暗中,保住一点不灭的火种。
“报告师座!”通讯参谋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军委会急电!”
宋希濂心中一凛,快步返回师部。电文内容简短却沉重:“据悉,日军似有大规模西进意图,武汉告急。你部须竭尽全力,牵制华中之敌,配合全局。中正。”
看来,天目山这里的坚持,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这座山脉本身。他这里的战斗,即将与整个抗战的全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破晓虽至,但更广阔、更惨烈的风暴,正在远方酝酿。下一章,天目山或许将迎来新的考验,也可能是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