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提示冰冷而残酷,奖励丰厚,但失败即是万劫不复。
蒋介石在睡梦中被紧急叫醒,看到宋希濂和张发奎几乎同时发来的告急电文时,双手忍不住剧烈颤抖起来。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娘希匹!倭寇奸诈!张向华(张发奎)误我!”蒋介石又惊又怒,立刻召集所有在京的军政大员。
会议上,一片混乱和恐慌。
“委座!必须立刻命令淞沪各军总退却!否则数十万将士将被包饺子!”陈诚急道。
“退?往哪里退?仓促撤退,敌军尾随追击,必然溃不成军!况且,国际观瞻……”何应钦反对。
“现在顾不得国际观瞻了!保存实力要紧!”白崇禧力主撤退,“应立即下令,各部队交替掩护,向吴福、锡澄国防线转进!”
“交通工具匮乏,道路拥挤,如何有序撤退?”有人提出实际问题。
会议室里吵成一团。蒋介石头痛欲裂,他知道,无论怎么选择,都将是极其艰难和危险的局面。最终,他艰难下令:“命令!淞沪战场各部队,即刻起,以一部兵力断后阻击,主力分批次向青浦、昆山、苏州方向转进!务必保持建制,有序撤退!命令廖磊第七军,不惜一切代价,驰援松江,阻滞日军!命令后方所有可调动之车辆、船只,全力支援撤退!”
这道命令,虽然做出了撤退决策,但时机已然稍晚,且缺乏周密安排,为接下来的大溃退埋下了伏笔。
上午九时,亭林镇外围。周振强率领的独立团加强营,经过数小时急行军,终于赶在日军前锋之前,占领了镇外的一处关键高地。
“快!构筑简易工事!机枪架设在这里!反坦克小组,看好那条公路!”周振强顾不上喘息,大声命令。全营官兵虽然疲惫,但动作迅速,展现出精锐部队的素质。
不久,远处尘土飞扬,日军第6师团的一支先遣队,乘坐卡车和摩托车,出现在视野中。他们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遭遇成建制的中国军队阻击,队形略显松散。
“放近了打!听我命令!”周振强沉着地趴在阵地后。
当日军进入射程,周振强猛地一挥手下令:“打!”
G34机枪率先发出怒吼,密集的子弹如同镰刀般扫向日军车队。措手不及的日军顿时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火箭筒!干掉那几辆卡车!”
“咻——轰!”几枚火箭弹准确命中目标,燃起熊熊大火。
日军迅速组织反击,但周振强营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凶猛,战术得当,成功将这支日军先头部队阻滞了近两个小时,为后方的混乱撤退赢得了一丝宝贵的时间。但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周振强营在给予敌重大杀伤后,主动撤出阵地,继续节节阻击。
与此同时,蕴藻浜正面,日军上海派遣军果然向三十六师等部发起了猛烈的牵制性进攻,企图黏住中国军队主力。
“师座!鬼子进攻很猛!像是要拼命!”赵锡田旅长在电话里吼道。
宋希濂面色冷峻:“顶住!没有命令,绝不能后退!要给主力撤退争取时间!告诉弟兄们,这是我们在蕴藻浜的最后一战,打出三十六师的威风来!”
阵地上,中国守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他们知道,每多坚守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一批战友的生命。
然而,在更广阔的战线上,混乱已经开始显现。一些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盲目后撤,导致交通堵塞,指挥失灵。日军的飞机不断轰炸扫射撤退的人群,加剧了恐慌。
宋希濂利用系统刚刚奖励的“战略级敌情洞察”,清晰地“看到”未来24小时内,日军主力的穿插路线和重点攻击目标。这让他能在混乱中,为本师规划出一条相对安全的撤退路线,并预判阻击重点。
“命令师直属部队和后勤单位,立即按第三号预案,向安亭方向转移!一零六旅,在完成当前阻击任务后,交替掩护,向青浦转进!一零五旅断后……”他根据洞察信息,有条不紊地下达着命令,力图在绝境中保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