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迷雾中的棋局(2 / 2)

一位年轻干部问道:“老李,我们对宋希濂的支持,尺度如何把握?他毕竟是蒋介石的嫡系。”

被称作老李的中年人沉吟片刻:“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只要是真心打鬼子,我们就支持。具体的支援,可以通过公开的抗日后援会进行,避免暴露我们的组织。但要让我们的人,在支援过程中,观察、学习,也……影响他们,宣传我们党的抗日主张。”

三:苏联驻上海领事馆。

武官罗申上校正在阅读一份莫斯科发来的密电。电文内容涉及对华军事援助的评估以及远东局势的分析。

“中国人比我们想象的顽强,也更有准备。”罗申对副官说,“尤其是这个三十六师,他们展现出的工事构筑能力和获得的装备水平,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估。告诉我们在南京的人,可以适当增加与中方,特别是与这些一线作战部队的接触。我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日本陆军的真实战斗力,而上海,将是一个最好的观察窗口。”苏联人既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又对直接卷入充满警惕,他们的援助带着深深的算计。

四:三十六师防区,刘家村前沿阵地。

补充团的新兵王大壮正和几个川军老兵一起挥汗如雨地挖掘一条反坦克壕。工兵营派来的技术军官在一旁指导。

“深度要够!宽度要够!底下最好再插上削尖的竹签或者铁钉!”技术军官喊道。

“长官,这小鬼子的铁王八,真能拦住吗?”王大壮抹了把汗问道。

“拦不住也得拦!这壕沟加上地雷,再加上咱们的战防炮,够他们喝一壶的!”老兵罗成扛着一根粗大的圆木过来,用来加固壕沟边缘,“你小子别偷懒,挖深点!这可是保命的玩意!”

休息间隙,团里的文书拿着本子过来登记:“认字的过来帮忙!把各人老家的地址、家里还有啥人登记一下!万一……也好有个交代!”

气氛瞬间有些沉闷。一个新兵低声啜泣起来:“我想我娘了……”

王大壮吼了一嗓子:“哭个球!杀了鬼子,光荣回家!到时候跟你娘说,你儿子是打鬼子的好汉!”

′五:真如指挥部,黄昏。

宋希濂接待了一位意外的访客——上海滩着名的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的代表。代表带来了几张支票和一批珍贵的医疗物资,包括磺胺药。

“沙逊先生钦佩中国军人的勇气,这是一点微薄的心意,希望能对受伤的将士有所帮助。”代表彬彬有礼地说。

宋希濂真诚地道谢。这些国际友人的援助,虽然量不一定很大,但政治意义和鼓舞士气的作用不可小觑。送走代表后,他看着那箱磺胺药,对军医官说:“优先配发给重伤员。这都是救命的东西。”

夜幕降临,宋希濂独自在办公室,唤出了系统界面。

过去两天,通过小规模的前沿交火和冷枪狙击,积分又缓慢增长了一些。加上之前剩余的,有将近一万两千点。他犹豫了一下,决定进行一次“低级抽奖”(积分\/次),看看能否在战前再获得一些有用的补充。

轮盘转动,光芒定格。

【恭喜宿主获得:捷克Zb-26轻机枪x30挺,配弹10万发。物资合理化:由南洋华侨救国总会捐赠,已于今日运抵上海码头,请宿主派人接收。】

宋希濂心中一喜!三十挺捷克式!这对加强基层火力至关重要!系统安排得恰到好处。

他立刻叫来周明远:“明远,联系杜月笙先生,请他帮忙疏通关系,尽快从码头提取一批‘南洋华侨’捐赠的军火,是捷克式轻机枪,非常紧急!”

周明远虽然疑惑这批突然冒出来的捐赠,但出于对宋希濂的绝对信任,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处理完这些,宋希濂走到窗前。远处的日军阵地一片漆黑,死寂中透着杀机。而己方阵地上,点点灯火(其中不少是南瓜灯)如同星辰,灯光下是无数忙碌的身影和一颗颗誓死守卫国土的心。

大战的阴云越来越浓,但在这迷雾般的棋局中,他手中的棋子,正在一颗颗地落下。他低声自语,又像是对着冥冥中的系统说道:“来吧,鬼子!这次,我要让你们在上海滩,撞得头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