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肉炖菜的香味在农场里飘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清晨,晒谷场的角落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肉香。林逍一大早就去了野兔放养区查看,几只成年野兔正趴在草丛里晒太阳,刚满月的小兔崽在周围蹦跳嬉戏,长势喜人。“逍哥,这些兔子在野外撒欢惯了,长得比圈养的壮实多了!”王小宝蹲在旁边观察着,手里拿着记录本,“我看了下,这几天又有两只母兔要下崽了。”
林逍点点头,伸手拍了拍王小宝的肩膀:“野兔这边你多盯着,尤其那些快下崽的母兔,别让它们受了惊。”他刚说完,就看见狍子养殖场方向走来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二姐,她手里攥着个蓝布包,脚步有些迟疑,走到放养区边缘就停下了,远远地朝着林逍招手。
“二姐,有事吗?”林逍朝着她走过去,心里有些疑惑。自从庆功宴后,二姐每天都来农场帮忙择菜、喂兔子,手脚麻利得很,从没这样吞吞吐吐过。二姐搓了搓手,把蓝布包往身后藏了藏,眼神有些闪躲:“逍哥,能不能借一步说话?”林逍会意,跟着她走到放养区旁的老槐树下,这里正好避开了乡亲们的视线。
“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二姐犹豫了半天,才把蓝布包拿到身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零钱,有毛票,有块票,还有几张皱巴巴的十元纸币,叠得整整齐齐。“这是我这四个月攒的钱,一共一百二十三块五毛。”二姐的声音有些发紧,手指轻轻摩挲着钱票,“我想着把村里老屋的主屋收拾出来,总住在狍子养殖场的小房子里也不是个事,而且值守的人也能住进去,我占了这么久,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林逍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二姐说的老屋是她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老宅子,多年没人住,主屋的屋顶有些漏雨,门窗也朽坏了。之前二姐母女走投无路,他才临时让她们住到狍子养殖场的临时小房子里,那房子本是给值守人员准备的,确实不是长久之计。“二姐,你这说的是啥话!”林逍连忙说道,“那小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住着怎么就不好意思了?再说老屋年久失修,收拾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你这钱攒着不容易,留着给小雅买东西多好。”
二姐连忙摆手,眼神却很坚定:“逍哥,你能让我们娘俩住下来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哪能一直占着值守的房子。这钱是我帮农场干活挣的工钱,还有平时采山货卖的钱,一分一厘都干净,够修屋顶和换门窗了。我打听了,买些瓦片和木料,请个木匠师傅,差不多就够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小雅也大了,总住小房子也不方便,那老屋是我爹娘留下的念想,虽然旧,但主屋宽敞,收拾出来能住得舒服些。”
林逍看着她手里的钱,心里有些动容。这年代一百多块可不是小数目,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才三十多块,二姐能在四个月里攒下这么多,肯定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他知道二姐的性子,看似温和却很要强,不想一直麻烦别人。“二姐,修老屋的事我同意,但钱你收回去。”林逍按住她递钱的手,“那老屋是你爹娘留下的,修修也是应该的,而且你帮农场干了这么多活,这修房子的钱就当是农场给你的补贴。”
“那可不行!”二姐急得提高了声音,又赶紧压低了嗓门,“我不能再占你的便宜了,之前住你的房子,吃你的粮食,已经够麻烦了。这修房子的钱必须我自己出!”两人争执了半天,林逍见二姐态度坚决,只好退了一步:“这样吧,钱你留着买些生活用品,修房子的材料和人工我来解决。村里有几个老木匠,我去请他们来帮忙,材料咱们在村里凑凑,花不了几个钱。”
二姐还想推辞,林逍笑着打断她:“二姐,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要是再跟我客气,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了。而且把老屋修好了,值守的人住进去,也能更好地照看农场和野兔放养区,这也是为了大家好。”话说到这份上,二姐再也不好推辞,眼圈有些发红,攥着蓝布包的手微微颤抖:“逍哥,你这样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谢啥,都是应该的。”林逍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先回去跟小雅说一声,让她高兴高兴。我这就去村里找木匠师傅,再看看谁家有多余的瓦片和木料,下午就开工。”二姐点点头,千恩万谢地走了,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走到养殖场门口时,还特意回头朝林逍鞠了一躬。
林逍回到工地,跟王小宝交代了几句,就背着工具包去了村里。村里的老木匠王师傅是远近闻名的好手,不仅手艺好,收费还公道。林逍刚走到王师傅家门口,就看见他正在院子里刨木料,木屑纷飞。“王师傅,忙呢?”林逍笑着打招呼。
王师傅抬起头,看到是林逍,连忙放下手里的刨子:“逍哥,稀客啊!快进来坐。”林逍走进院子,说明来意:“王师傅,村里二姐想把她爹娘留下的老屋主屋修修,屋顶漏雨,门窗也朽了,想请您去帮忙看看,给修修。”王师傅一听,立刻答应:“这有啥问题!小娥那丫头不容易,爹娘走得早,那老屋我知道,当年还是我爹参与盖的,可惜多年没人住,糟蹋了。你放心,我下午就去看看,保证给修得结实耐用。”
“那真是太谢谢王师傅了。”林逍连忙道谢,“材料方面,您看需要多少瓦片和木料,我去村里凑凑。”王师傅想了想:“屋顶大概需要两百片瓦,木料要几根椽子和门框料,要是能找到些旧木料,稍微加工一下就能用,能省不少钱。”林逍点点头:“我这就去各家问问,看看谁家有多余的材料。”
从王师傅家出来,林逍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们一听是帮小娥修她爹娘留下的老屋,都很热心。张婶子家有半垛去年换下来的旧瓦片,虽然有些裂纹,但修屋顶足够用了;李大爷家有几根闲置的椽子,是之前盖牛棚剩下的,还很结实;就连平时最节俭的赵奶奶,也找出了家里的几块旧木板,说是可以用来做门窗的挡板。
“逍哥,小娥母女不容易,爹娘走得早,咱们能帮就帮点。”张婶子一边指挥着老伴搬瓦片,一边说道,“之前庆功宴,小雅还特意给我留了兔肉丸子,这孩子真懂事。”林逍心里暖暖的,连忙说道:“谢谢张婶子,我记着账呢,等以后有材料了再还您。”张婶子摆摆手:“啥还不还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不到一个时辰,林逍就凑齐了修房子需要的材料。乡亲们主动帮忙,有的扛瓦片,有的抬木料,浩浩荡荡地朝着老屋走去。路过狍子养殖场时,二姐和小雅正站在门口张望,看到这么多乡亲带着材料过来,二姐激动得说不出话,连忙上前给大家倒水。
“小雅,你看,咱们的新家要开工修啦!”林逍把小雅抱起来,指着老屋的方向。小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里满是期待:“舅舅,新家是不是很大?有没有院子可以种小花?”林逍笑着点头:“有!院子可大了,咱们修好了之后,种满你喜欢的小野花,好不好?”小雅立刻拍着小手欢呼:“好!舅舅最棒了!”
老屋位于村子的东头,是二姐爹娘留下的宅子,周围长满了杂草,院墙已经塌了大半,主屋的屋顶果然漏了好几个洞,门窗也朽得不成样子,玻璃早就碎了,用塑料布糊着,风一吹就哗啦啦地响。王师傅绕着主屋转了一圈,蹲下来检查了一下地基,说道:“地基没问题,就是屋顶和门窗要好好修修。咱们先把屋顶的旧瓦片拆下来,换上新的,再把椽子加固一下,门窗拆了重做,保证下雨不漏,刮风不透。”
乡亲们立刻分工合作,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爬上屋顶拆旧瓦片,王师傅带着两个徒弟测量门窗尺寸,准备做新的门窗,女人们则帮忙清理院子里的杂草和垃圾,小雅也拿着小铲子,有模有样地在院子里铲草,小脸憋得通红,却干得格外认真。“小雅,慢点铲,别累着。”二姐心疼地说道,想把她拉到一边休息,小雅却摇摇头:“娘,我要帮舅舅干活,这样爹娘留下的房子就能快点修好啦。”
林逍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前世他在城市里打拼,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哪见过这样互帮互助的场面。而在这里,仅仅是修一间老屋,乡亲们就主动赶来帮忙,不求回报,这份情谊比金子还珍贵。“逍哥,你看这旧瓦片还能留着些,铺在院子里当地砖,省得下雨天泥泞。”一个小伙子从屋顶上喊道,手里举着一片还算完好的瓦片。
林逍抬头喊道:“好!挑完好的留着,坏的就扔了。”他刚说完,就看见沈歌提着一个布包走了过来,布包里装着刚买的馒头和咸菜。“大家忙活了一上午,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沈歌把布包递给林逍,笑着说道,“我听王小宝说你们在这里修房子,就买了点吃的过来。”
林逍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辛苦你了,还特意跑一趟。”他把馒头和咸菜分给乡亲们,大家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一边吃一边聊。王师傅咬了一口馒头,对林逍说道:“逍哥,这房子修起来不难,估计三天就能完工。门窗我晚上回去赶工,明天就能装上。”林逍连忙道谢:“麻烦王师傅了,晚上我让虎子给您送点野猪肉过去,补补身子。”
下午开工后,进度更快了。新的椽子被架上屋顶,乡亲们小心翼翼地铺着瓦片,王师傅则带着徒弟开始做门窗,锯子、刨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和乡亲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小雅也不闲着,一会儿给屋顶上的小伙子递水,一会儿给王师傅擦汗,俨然成了工地上的“小帮手”,引得大家频频发笑。
傍晚时分,屋顶的瓦片已经铺好了大半,院子里的杂草也清理干净了,露出了平整的地面。王师傅拿着做好的窗框样品走过来:“逍哥,你看看这个样式行不行,要是没问题,我们就按照这个做。”林逍接过窗框看了看,做工很精细,边缘打磨得很光滑:“王师傅的手艺没的说,就按这个做。”
就在这时,张婶子抱着一个旧木桌走了过来,桌子有些掉漆,但很结实。“这是我家闲置的桌子,擦干净还能用,给二姐当饭桌正好。”张婶子把桌子放在院子里,拍了拍上面的灰尘,“我家还有两把椅子,明天给你们送过来。”紧接着,李婶子也扛着一个旧衣柜来了:“这衣柜是我结婚时买的,现在孩子大了,换了个大的,这个给二姐放衣服正好。”
一时间,乡亲们纷纷从家里拿来旧家具。赵奶奶搬来一个旧木箱,说是可以给小雅当书桌;刘叔扛来一把旧躺椅,让二姐平时休息用;就连场长也打发人送来一张旧床,床垫还是新的。不到半个时辰,院子里就堆了不少家具,虽然都是旧的,但都很结实,擦干净后看起来还很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