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忽然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铿锵有力。
殿门轰然开启,楚王刘俊一身玄色戎装,按剑而入,战靴踏在玉石地面上发出清脆回响。
他眉宇紧锁,心中暗忖:
如今天下纷扰,诸侯割据,这股倭寇来势汹汹,其火炮军力远超当世水准,背后必有强大的穿越者操纵。
面对后世先进的火枪火炮,我军装备悬殊,正面交锋胜算渺茫。
若贸然全力北伐,中原空虚,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必定乘虚而入。
届时前有强敌,后有内乱,首尾不能相顾,实乃取死之道!必须谋划一个万全之策......
正当刘俊沉思之际,殿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太尉杨彪、司徒王允等重臣匆匆入殿,个个官袍凌乱,连冠带都未整理齐整。
杨彪气喘吁吁,王允衣襟斜挎,显然都是刚从睡梦中被急召而来。
他们看到殿内肃杀的气氛,不禁面面相觑,心知必有重大军情。
启禀陛下,
刘俊单膝跪地,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倭寇此次来势非同小可,其战舰喷烟,火炮射程极远。臣请众位大臣即刻商议对策。
皇帝刘协看着跪在殿下的楚王,又望了望殿外漆黑的夜空,小手紧紧抓着龙袍:
准...准奏。
刘俊起身走向悬挂的九州疆域图,手指重重按在辽东位置:
倭寇装备之火器远超想象。若不及时应对,恐酿成大祸。诸位大人,可有妙计破敌?
车骑将军董承率先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倭寇猖狂,臣请率北军五校驰援辽东!我大汉天威,岂容蛮夷践踏!
他身后的年轻将领纷纷附和:
末将愿为先锋!
誓死扞卫疆土!
刘俊却摇头:
倭寇火器之利,非血肉之躯可挡。最新消息,东莱水师全军覆没,咱们不可不察啊。
太尉杨彪颤巍巍出列:
老臣以为,不若遣使议和。倭寇所求,无非财帛。可赐以金帛,暂缓兵戈。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谏议大夫韩瑞反驳:
太尉此言差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倭寇又至矣!
老臣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坚壁清野,有人建议以夷制夷。
这时,一直沉默的司徒王允缓缓开口:
老臣以为,可诏令各地诸侯共同抗倭。公孙瓒、曹操、孔融等皆拥重兵,正当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寂静。
谁都明白,这道诏书一旦发出,等于承认了各地诸侯的割据地位。
刘俊目光锐利地看向王允:
司徒大人此议,是要将朝廷军权拱手让人?
王允不慌不忙: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楚王有破敌良策,老臣愿闻其详。
朝堂上顿时分成三派:以董承为首的主战派,以杨彪为首的主和派,以及王允提出的联合派。
三方争执不下,小皇帝被吵得小脸发白。
突然,殿外传来急报:
八百里加急!倭寇已攻破乐浪郡,兵锋直指辽东郡!太守公孙度...殉国了!
这消息犹如惊雷炸响,殿内顿时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