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襄阳议事(2 / 2)

荀彧率先起身,他神色沉稳,语气清晰:

“主公,诸位。洛阳之变,确是天赐良机。

主公身为骠骑大将军,奉诏入京‘靖难’、‘护驾’,名正言顺。

然,需注意三点:

其一,兵力贵精不贵多。洛阳乃京畿重地,大军云集反易引人生疑,且后勤压力巨大。

依彧之见,可选派两万至三万最精锐之师,以骑兵为主,辅以精锐步卒。

由主公亲率,轻装疾进,直抵洛阳城下,以迅雷之势控制局面为上。”

他顿了顿,继续道:

“其二,需明确政治目标。我军入洛,非为篡逆,乃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应高举‘匡扶汉室’大旗,联合或压制何进、董重等势力。

争取士族支持,将朝廷诏令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手!此为政治上的最大利益。”

“其三,东进江东,时机绝佳。

洛阳乱,天下目光聚焦中原,江东必然松懈。

此时以精兵突袭豫章、会稽、吴郡,阻力最小。

可命一上将统兵,水陆并进,速战速决!”

郭嘉接口补充,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文若兄所言极是。嘉补充两点:北进洛阳,关键在于‘快’和‘准’!

必须在何进与董太后一派彻底撕破脸、乃至引外兵入京前,抢先抵达,控制轩辕关、虎牢关等关键门户。

同时,需派精细之人,暗中联络宫中宦官或对何进不满之士族,以为内应。

至于江东,不仅要打,还要打出‘王师’气概,可宣称受刘繇密诏讨平地方豪强,占据道义高地。”

戏志才沉吟道:

“二位军师谋划周详。志才以为,粮草后勤乃重中之重。

北进洛阳,需保障南阳至洛阳通道畅通,设立粮站;

东取江东,则需水军全力保障长江运输。

同时,荆州大本营需留重兵宿将镇守,以防不测。”

谋臣们定下基调后,众将领纷纷摩拳擦掌,争相请战。

白起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气:

“主公,北进洛阳,事关全局,白起愿率本部锐士为前锋。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必保主公大军顺利抵达京畿!”

典韦声如洪钟:

“主公!典韦别的不管,只管护卫主公周全!洛阳龙潭虎穴,俺老典一步不离主公左右!

哪个敢对主公不利,先问过某手中双戟!”

张辽抱拳道:“末将愿率荆州骑兵,为主公扫清北上沿途障碍!”

魏延、徐晃也同时出列:

“末将等愿随主公北上,建功立业!”

这时,甘宁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声音洪亮:

“主公!东取江东,焉能少了我水军?

末将请命,率水军主力为先锋,沿江东下,先取江夏门户柴桑,再图豫章!

我荆州巨舰一出,江东那些小舟焉能抵挡?”

孙坚经过几年磨合,已逐渐融入,此刻亦慨然道:

“主公!坚昔日曾在江东征战,对当地地理民情有所了解。

若东征,坚愿为前部,率旧部为大军向导,必可事半功倍!”

孙策站在父亲身后,眼神炽热,跃跃欲试。